太早认识了迟子建,太晚读了《树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到《群山之巅》到《秧歌》到《越过云层的晴朗》,我对迟子建的喜爱有增无减,开始我喜欢她字里行间那一股喷薄而出的女子气概,那份洒脱不羁让我着迷,当看到以狗的视角成就的《越》时,我看到了她用文字承载的无穷的深情,那些不堪重负的饱满的情感曾让我一次次地深陷其中找寻那种不服输、不沉沦的力量。我那么珍惜她的长篇,看一段时间别的书,总要拿来她的长篇过一把瘾,就像太多文字给予我的情感只有在她这里能得到彻底的释放和宣泄。不为别的,只因为别的作家给我讲的是故事,而她向我娓娓道来的,是生活。
回归《树下》,这部她26岁写的长篇处女作,里面写尽了葬礼和悲惨,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她在很多写法的处理上用力过猛,很多衔接突兀而含混,有的情节只是为了符合整部小说的悲伤基调而存在,但却无法恰当融合。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之后的作品往回看,不免会有点失望,但若以历史成长的角度来看,反而会发现她从第一部小说开始,写作的基调到现在都没改变——那便是发现小人物活着的真实困境。就算没有期待的救赎、没有合理的转机,就算主人公没有值得称道的高尚品质,甚至只是随波逐流的平头百姓,但他们总会寻找到一种方式自处,并积极地在也有风雪也有晴的世间活下去,即使没有感天动地的大爱,但也不乏星星点点的真情在他们平凡的生活中涌动,有时甚至就成了他们坚持活下去的勇气。
七斗就诞生在作者这样的设定中。开篇即是久病多年、上吊自尽的母亲的葬礼,父亲本应成为七斗的依靠,但他为了维持活计狠心远走他乡,而将她过继给了贪婪粗野的姨妈。她是家中的免费劳力,她本该有的傍身钱也时时被盘剥,如妈妈留下的遗产、姥爷摊分的金子、爸爸寄来的钱财。首次来潮不久,便被姨夫奸污,为了不招善妒的姨妈嫉恨,便忍气吞声默默承受着每一次的禽兽行为。她在万分无助时,想到了求助父亲,但父亲未现身时只是给了姨妈更多的寄养费,想现身时却在回家探亲途中出车祸身亡。七斗已经只是维持基本的生存,没有了亲情的温暖,可料上天把最后一层屏障也彻底击碎。因了姨夫与邻居栾水玉的不检点行为,引起了其丈夫朱大有赶尽杀绝的报复心,在一个看似平静的日子,他相继枪杀了姨夫、姨妈、两个表弟,七斗因为梳在脖颈处的厚重辫子为她挡了一刀得以独活。突如其来的谋杀让七斗从心到身彻底沦为了孤儿。
她没有接受舅舅的邀请,她不想再开启另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从此她再艰难也只想靠自己。初中毕业,她考上了乡村教师的资格,被分配到斯洛古小镇。那里的大山、大雪、纯真的孩子给了她的伤口一个缓冲地带,她慢慢地疗愈并爱上了这种简单纯朴的生活。这片村庄丧偶多年的负责人米三样看上了她,但她无意接受,直到她班上的一个女生即将面临亲生父亲的猥亵,她的惨痛记忆让她生出对这个无助女孩的保护,她通过答应嫁给米三样,让另一个爱慕米三样的女人死心从而乐意嫁给女孩父亲来迂回完成了这次救赎。本来她的婚姻将成为她英雄主义的代价,但前一天晚上她偶然发现原来米三样的鄂伦春朋友里居然有她从小爱慕着的那个骑白马的少年。虽然那个少年早前就明确告诉她,他已经娶了别的汉人姑娘,她的爱情已证实无果,但她对美好的向往还在,洞房之夜她实在不想欺瞒米三样她的真实想法,而米三样也并不想娶一个无意与他的躯壳,决定第二天就离婚,将七斗驱逐出了这个地方。
离开了她热爱的白卡鲁山和爬雪犁的孩子们,她做了船员。一个苛刻奇怪的船长、一个心地纯良的小日、一群来到甲板吃面包屑的水鸟、一些来往旅途中的船客,构成了她在海上漂泊的全部生活。本来平静如常的日子,直到她从医生那里听说了船长可能有精神疾病时,她夜里去船长屋里给予安慰却被善挑事的广播员描黑成了捉奸现场。有了道德污点,她被派到了农场,而船长也在保送治疗途中跳车自杀。
刚到农场两周,她就因为张怀看起来可信赖的样子匆忙结婚了,这在很多人看起来的重大决定于七斗可能只是走累了想歇歇脚的稀松平常,婚后他们生下了多米。多米沉默敏感,也许是他感受到了父亲因怀疑他的来历而生出的敌意,他最后因白血病死在了七斗与丈夫赶往省城医院的途中,就在听到骑白马的鄂伦春人的死讯,垂垂老矣的小白马要被别人殉葬的时刻。象征七斗对鄂伦春人自由向往的梦死了,儿子死了,生死无常,她只剩了陪在身边的丈夫,但她依然看到了希望。
她没有活成儿时邻居栾老太太那样的优雅,也许她看透了那种浮华表面的空虚寂寞,与其活成别人眼中的体面,倒不如放下架子扑倒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那些真正的喘息、真实的伤痛。她也没有活成葛兰姝老太太那样的滥情(连七斗的丈夫张怀都是她的私生子),虽然她对房客有过小小的悸动,但很快便消失在了现实的考量中,她虽没有过浪漫的邂逅,但也有过儿时对白马少年的炽热等待,只是少女时遭遇的凌辱与颠簸的遭遇,也许早就将她体验情爱的心磨蚀苍老,仅剩田间地头的那身长裙是她分寸之内留存的一份情调。
迟子建的作品少不了宿命的角色。七斗的母亲实是姥爷与她最爱的原配夫人所生,所以七斗与姨妈、舅舅实际上都没有血缘关系,只有姥爷是她的血亲,母亲的贤淑安宁与姨妈的粗俗刻薄对比即见分晓,这样看来七斗从身世渊源就注定了孤苦。姨妈死之后,七斗又仿佛通了阴,能通过梦境看到姨妈在阴间的生活,还能吃到他们给的东西,受了伤害能在他们的屋子休息;葛老太太死后,她在梦里看到葛的篮子中放着多米,并说他想走就让他跟她去吧。关于这点,我爹病情急转直下时,妈妈也曾梦到我爹刚死去的大伯在经过我家窗前时提着一个篮子,她朝里一看,居然是我爹。民间说这是被叫走了,绝对是凶兆。七斗这样小小年纪,母亲上吊、父亲和姨妈一家都突遭横祸,后来儿子也早夭,这都能算是煞星了,民间说这孩子生辰八字硬,把身边的人都克死了。不过作者倒是没这样交代,成了孤儿后惠集小镇的人都表示了同情,这点还是值得欣慰的。
七斗的一生可说是苦难的变奏曲,她没有奋起抗争,而是逆来顺受,自然界的景物是她伤口的“创可贴”,她从中汲取继续坚强的力量。“我们是从有树的地方来的,要想回老家,也必须从有树的地方出发,听说在树下坐上几万年,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了。”这是点题的地方,迟子建之所以坚持用“树下”而非“茫茫前程”做题目,许是循着万物归根的旨意,每个人终将有被“四匹红马”带离人世的日子,生死无需执念,活着也需淡然。人生境遇都是一种体验,不要因为任何苦难而僭越了生死的权柄,活着本身已经是一种获得,索求太多容易失了平常心,计较太多容易误了真心人。文学的力量从来不是让你看完就有改变世界的冲动,而是用润物细无声的平实让你心里多了一份安然处世的随和,能在心情黯淡的时刻不沉沦于痛苦,快速调节心情迎战未知,因为并非有丰功伟绩才值得颂扬,将普通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