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一本看似喜剧的悲剧小说

小说《少爷》,是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之一。有些版本也翻译为《哥儿》。不太懂日文,粗浅地理解为这个词的日文版涵盖了以上两种中文意思。译为《少爷》是因为主人公家里有一个女佣,女佣对其的称呼是少爷。译为《哥儿》则是因为主人公是东京人,日本人称呼东京人为“江户哥儿”。总的来说在“我”的身上,无论是作为少爷我行我素的特质,还是作为江户哥儿重意轻财的特质,都非常明显。 这是一本八九万字的中篇小说。作品描写的故事,情节算不上复杂离奇。讲的是,一个从小调皮捣蛋的东京青年,从物理学校毕业后,去地方学校当数学老师期间的见闻和经历。 一、油腔滑调的江户哥儿 小说运用了幽默搞笑的手法,开篇少爷向读者做自我介绍,就讲了好多滑稽的经历—— 在小学新盖的二楼探头张望,因为同学的调侃和起哄,居然从楼上跳了下去。被人背回家,居然还敢跟他爸顶嘴“下回跳个直得起腰的给你看”。开篇就奠定了整本小说的搞笑基调。 之后,少爷还在别人的鼓动下,拿小刀切自己的手指,差点变成残废;和来自家院子里偷栗子的邻居小孩打架,被扯掉一只袖筒子;和小伙伴在别人家胡萝卜地里玩相扑,糟蹋了人家的胡萝卜;甚至还在自家厨房里翻跟头,撞疼了肋骨…… 这样的小孩,在书中读着让人捧腹大笑,可是在现实中要是遇到,恐怕也是能有多远 我躲多远了。幸好,还有家中的女佣阿清婆,对少爷百般宠爱和袒护。家人和街坊都觉得少爷这样的孩子,不蹲大牢就算不错了,只有阿清婆“拿我当个宝贝,事事都宠着我、护着我”,“见到左右没人,总要夸上我几句,说什么‘你天性耿直,心眼儿正’”,她还一直说少爷会出人头地。也许正是因为阿清婆的存在,少爷才没在这个充满恶意和鄙视的环境里彻底堕落成一个偷奸耍滑的坏人。 二、新环境遇到了对手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在语言风格上要符合叙述者的身份特质。除了保留开篇的油腔滑调、诙谐搞笑,又考虑到“我”的教员身份,所以也不能太粗俗无礼。 少爷的母亲和父亲相继过世后,按照当时的日本法律,哥哥继承了所有财产。哥哥变卖了家具和房子,给了少爷600块之后正式分家,无处落脚的少爷不得不和阿清婆暂时分别,各自找了落脚点。 少爷用600块当学费,继续上学。从物理学校毕业后,看在钱的份儿上,来到了一个小地方,当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 即便是成为一名教员,少爷依旧改不了一贯以来的作风。在第一次见面后,他就在心里给每个人起了绰号。 由于小说是以少爷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所以他眼里看到的其他人也都很滑稽,绰号自然也很搞笑:数学组的主任堀田老师,绰号叫“豪猪”;教英语的古贺老师,绰号叫“老秧子南瓜”;校长,绰号叫“山狸”;教头(书中注解说教头是校长之下的职务,姑且理解为教导主任吧),绰号叫“红衬衫”;教绘画的吉川老师,绰号叫“马屁精”。 少爷在学校遇到的事情也很搞笑——因为是小地方,少爷的私人生活也被学生们知道得清清楚楚,先后出现了天妇罗事件、米粉团子事件以及红毛巾事件。 闹得最严重的是蚂蚱事件——少爷第一次值夜班就遇到了恶作剧的住宿生,学生们抓了很多蚂蚱塞进他的蚊帐里,当他坐到床上时,一屁股坐到好几只蚂蚱,引得其余蚂蚱在蚊帐里四处蹦跶。不得已,半夜三更在蚊帐里忙着捉蚂蚱。这样的场面也实在是滑稽。 三、好人有时候像坏人 如果说学生只是一帮三观尚不健全的熊孩子,那么老师之间的背后捅刀才是悲剧之根本。 到学校任教,可以说是少爷第一次正面接触社会。虽曾是个调皮捣蛋不受大人待见的小孩,但是骨子里还是个善良正直的人。在校任教期间,他逐渐看清了山狸的伪善,红衬衫的阴险,马屁精的卑鄙,豪猪的豪放,老秧子南瓜的懦弱。 入职之初,同组的教学组长豪猪热情地帮他找了住地,还请他吃了刨冰。少爷打从心底里感激,但是红衬衫和马屁精却在约他钓鱼的时候说了豪猪的坏话——“有些人貌似光明磊落,爽快热情,主动给人张罗住处,其实却是个不得不防的小人……”初入社会的少爷就此对豪猪抱有成见,两人为此闹得不太愉快。 尽管如此,当大家被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蚂蚱事件时,却只有豪猪一个人站在了少爷这边,提出应当对恶作剧的学生从严处理,并让他们对少爷做出道歉。 红衬衫眼看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豪猪找到了少爷,说房东告状说少爷对他妻子图谋不轨,希望少爷尽快搬走。 少爷对这子虚乌有的造谣无从申辩,当机立断搬了出去,在老秧子南瓜母亲的介绍下有了新的住处。第二天他就听说“马屁精”搬进了他原来住的房间。孤身一人的少爷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只是自己困惑着——“竟然会有这种事?简直叫人目瞪口呆。如此看来,或许这世上人人都是骗子,你骗我,我骗你,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骗局吧。真是叫人绝望啊。” 四、坏人有时候像好人 最坏的坏人,往往会把自己伪装成好人。 少爷才去学校任教,红衬衫就约少爷去钓鱼,看起来像是对新来的外乡人的照顾,实际上只是为了和马屁精两个人唱双簧,故意挑拨少爷和豪猪的关系。 幸好是小地方,少爷从房东处渐渐了解到红衬衫抢了英语老师未婚妻的事儿,又听说了他和校长一起算计老秧子南瓜,把他调到山沟沟的学校去教书,还美其名曰为他增加收入。 红衬衫又趁机做好人,对少爷表示——新来的英语老师不如老秧子南瓜的工资高,可以把这个差价加到少爷的工资里。还不忘神秘兮兮地说未来对少爷会有重用,收入会跟高,但是工作量会更少。了解了实情的的少爷断然拒绝加薪。 他还算计了少爷和豪猪,让两人卷入了学生打架事件,并且买通报社的人,报道了老师教唆学生打架,因此和红衬衫有多年过节的豪猪被开除,少爷成了唯一还能上数学课的现成的老师,被留了下来。从豪猪那里得知情况的少爷,炮筒子脾气一上来,又要拒绝了校长的挽留。 他们还给被算计走的老秧子南瓜开了欢送会,在欢送会上假惺惺地说他是良师益友,他的离开是学校的损失。当然他们也不忘强调,此次工作调动,完全是基于老秧瓜君自身的原因和要求,故而无法挽留。 这其中,又属红衬衫吹捧得最肉麻。“他甚至说,失去一位如此良友,实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五、由学校看社会,《少爷》展现了黑暗笼罩下的教育界 学校是个微型的社会,加之作者曾两人在地方学校任教,写这部小说时,离职不到一年,种种原因都使得这部小说太过真实。 作者夏目漱石曾在松山中学任教,1905年辞职,其后不到一年,1906年发表了小说《少爷》。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在学校里,马屁精这类人物到处可见,但是豪猪、少爷这样的人却看不到。并非这类人不存在,而是如果有了这样的人,就会被免职。 的确,小说的结尾,山狸、红衬衫、马屁精,这些道貌岸然的坏蛋安然无恙,而老好人老秧子南瓜离开家乡孤身去了更偏远的学校教书,豪猪被辞退,少爷愤然离开学校回东京当了一个技术员。 喜剧是悲剧的最高表现形式。而这个故事,事实上是一个戴着喜剧面具的悲剧。小说的最后豪猪和少爷对红衬衫和马屁精进行了报复,实际上并没有对红衬衫和马屁精造成多大危害,而豪猪和少爷却已经失去了教师这份工作,虽然对方没报警,但他们也不得不离开当地,去为了生存另谋生路。 小说最末,阿清婆去世了。她是唯一一个对少爷有正面评价的人,她代表了真实的善良。她的离开,标志着全书唯一的火花被熄灭,因此读完全文,有一种黑暗渐渐笼罩的感觉。 夏目漱石的小说魅力就在于此,即使过去了一百多年,读起来仍是现实到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