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地震震过的译文

“上帝啊,怎样的倒装句呀!他写的每一个句子,都好像经过地震震过似的”这是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的注释里某夫人评价倒装子爵的一句话。我想,用这句话来评价本书的译文也比较恰当。我记得主万翻译的《洛丽塔》被人夸张的形容为翻译史上的一次事故(大概是没见过差的翻译究竟有多差吧),那么本书的译文被形容为翻译史上的一次地震也不为过。 “译者法、汉语水平不高,历史知识贫乏,译文难免有错,敬希读者不吝指出。”本书的译者有些自谦了,他们的法语、历史应该是没问题,所以他们按照法语的词语顺序来翻译也不会觉得句子有什么问题。因为是三人翻译,所以一会加尔文一会喀尔文一会卡尔文,一会孔德一会孔代也都可以理解,毕竟都知道是谁,但最后的译名列表的意义何在。只不过我一直好奇圣神骑士团指的是不是医院骑士团,因为当时圣殿骑士团早就没了。译者们为了缩减字数,所以使用了大量四字成语,就算来个“肖规曹随”也可以认为是个印刷错误,还有更大量的自造四字词语,比如前一句“无能为力”,下一句为了对比,来了一个“有能为力”,这种还好,但有些自造四字词语与相邻的词也能组成词语,所以很多地方会怀疑成语少打了字。这方面倒也可以忍受,法语翻译最让人头疼的是猜测“他”“他们”到底指的是前文的那个人,因为经常会出现一句话里有n个人,最后来了个他,一般找这句话的主语就好,但有的需要上一句话的主语。 伏尔泰叙述了从路易十四出生前几年到死后几年的法国以及部分欧洲历史,其中加了很多注释,用于反驳当时各种名人的回忆录的不真实性。这段历史之前没有从多方面了解过,所以暂定没有太大问题。伏尔泰先讲述政治史或者可以说是战争史,因为大多数时候法国都在打仗,先是投石党叛乱,等路易十四主政后不是欺负西班牙、荷兰、德意志,就是被他们组成的联盟再加英国欺负,路易十四的军事力量,感觉有一些幸运在里面,前期有大孔代这个军事天才,还有蒂雷纳打下的基础。赶走岳父当了英国国王的荷兰亲王,狂虐詹姆士,但他之前在荷兰一直被法国虐,荷兰差点亡国。后期法国被英国丘吉尔和被路易十四鄙视的德意志亲王虐,幸好英国女王改变策略,还有均势思维在发挥作用。伏尔泰说的很对,整个欧洲在打的一直是家族内战,只不过每个亲戚手下拥有的是一个国家。后面伏尔泰讲了一些路易十四的八卦和文化史,包括路易十四的几个情人,甚至最后秘密结婚的曼特农夫人,而别人写的她的回忆录,被伏尔泰攻击的毫无价值。还有铁面人的疑案,不过伏尔泰似乎把面具的材质搞错了,应该是天鹅绒面具。伏尔泰认为路易十四时代的文化很难再次达到,但从后人来看,启蒙时代的文化大于路易十四时代,而十九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更胜于启蒙时代。关于宗教方面,路易十四取消了南特赦令,导致大量加尔文教徒离开法国,损失了不少人才。教皇威信下降,所以教皇和法国国王的斗争有点像中世纪教皇和神圣罗马皇帝的斗争的缩小版,比较有意思的是对冉森教派的五点指责,争论到最后,也没人在意争论的内容引自那个80岁隐居老头写的书的哪段原文,也就是争来争去也没人知道到底在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