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份小报,让职人的精神被看到

所谓职人,指的是传承守护着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并通过双手制造出良品的生产者。《职人志》可以说是用一份小报,让职人的精神被看到。

这本《职人志》是两位对传统手工艺神往已久的90后设计系台湾女孩花一年时间寻访隐藏在台湾各地的老手艺人,并选取52种代表性行业,52位老字号传承人,以民国旧报纸+手绘的新形式,记录下正在凋零的传统手工艺之美。阅读完毕,我不仅看到台湾的传统文化內涵,也再次感受到手感时代的美好。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种体温也让使用它们的人感觉到温暖。

可以说,无论是剪纸职人李焕章手中的窗花喜花猪头画,还是木鱼职人李隆彰刀凿龙雕木鱼,甚至风筝职人谢金鉴巨龙、八角风筝,他们的每一件作品中所包含的每一手的动作都贯穿着思的因素,手的每一举措皆于此因素中承载着自己,一切手的作品都根植于思。

可惜科技与机械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传统手艺逐渐埋葬在记忆里,因为手工艺的传承不仅费时费力,还有诸如门户限制,市场不明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年轻人们更愿意去工厂打工,去学“奇技淫巧”,也不愿“传承家学”,技艺失传在所难免。这也是为什么《百鸟朝凤》《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影引起共鸣的原因吧。

择一事,终一生。这52为职人用一生来诠释这六个字,他们用“职人态度”精耕自己的一方天地,用双手制造良品,每一件成品都是心血的雕刻,一尺一寸地细心打磨。当你用心去读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你不仅会被他们的这种精神、这种手艺所打动,也会由衷的感叹一句,“这才是中华传统”吧。

《职人志》忠实地记录下为台湾传统造型之美传承而努力的职人之心、巧匠之艺,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首诗,不仅真挚动人,更能让人明白什么才是中华传统,职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