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的日本特别体验

作者在80年代曾赴日本留学,之后担任自由撰稿人和翻译,在儿子11岁时决定将其从北京转入日本东京读国立小学国际班六年级,于是妈妈和儿子都经历了与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的、措手不及的一年时光。她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希望与中国父母及教育工作者交流,而我也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教育知识,真的很有意思,部分值得借鉴和践行呀。
🔹日本小学六年,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只占1/3,其他2/3主要是各种活动,重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社会常识、交到100个朋友。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好不是唯一,体育好、会交朋友才是最厉害的。
🔹除了寥寥数节专业课,那小学六年主要学习什么呢?作者儿子从一句日文都不会,到渐渐追赶与融入,再到反思该提早转学多感受几年,究竟是什么如此吸引呢?
►移动教室(校外专题调查,比如研究温泉)
►游泳课(小学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游泳达标规定,必须过关)
►体育课(学习保健教育的教科书,笔试人体结构与运动原理)
►社会课(校外体验,比如参观净水厂、巧克力工厂、历史名胜)
►家庭课(涉及衣食住行:用燃气灶学做家常饭菜、学习营养搭配、厨房用具的清洁存放、学习穿着搭配以及洗、熨、叠衣服,能用缝纫机制作餐垫围裙、学习收纳与定点摆放,、学习购物和金钱的合理使用、学习各类垃圾分类及践行环保、固定承包自己在家能帮爸爸妈妈干的家务:淘米、摆碗筷、洗碗、洗衣服等)
►避难训练(关于地震、台风、火灾等,每个月一次)
►每天大扫除
►上下学会自己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不允许家长接送
►暑假:临海学校(海边住宿特训,在海里排成队列完成一小时大远泳)、林间学校(高原住宿,实施登山)
►运动会:跳大绳、拔河、两人三足、团体操等合作项目练习及比赛
►俱乐部/学生委员会:不管是活动还是校内工作,都是小学生自己负责,老师从不插手。比如新闻委员会负责编辑报纸,学生们自己做选题、编辑、排版、制作;图书委员会负责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策划和组织读书月活动,并制作读书海报。
►办展览:国际班学生在不同国家生活的介绍海报与演讲
►茶道、书法、养花、种菜
►毕业歌剧:学生自己写剧本、自己作词作曲、自己做演员、自己做道具、自己学乐器演奏,毕业汇报演出
►毕业前每人写10万字的《成长记》,回忆自己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的点滴。交学校装订成册与毕业相册、毕业歌剧一起领取
►修学旅行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这些活动每天放学前都会开反思会,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由老师当天完成点评;其次学生们必须学会根据选题主动调查资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做出演示稿,然后公开演讲。在这里,人前发言不是偶尔的荣誉,而是每个学生都有的训练机会。简单总结,日本国立小学的教学特点应该是:学得少、做得多、写得多。多做多写多说,一个人的自学、沟通、表达就不会差。
🔹那妈妈们是甩手掌柜吗?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不断感叹日本全职妈妈们的全能,比男人厉害多了。教育从来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需要学生和家长全力支持。每个家长都必须定期参加PTA委员会,深度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承担相应责任。比如:
►班级代表委员会:家长联络、大会接待、学校活动用花准备、校内巡逻、学生午餐品尝、运动会协办、各类展览等;
►宣传委员会:策划、编辑、发行PTA校刊
►厚生委员会:负责夏令营设施准备、回收旧校服、旧校服再利用、全校大扫除、鲜血活动组织
►校外委员会:上下学安全指导计划的制定、配合下学活动和校外生活、与交通安全机构沟通、校外巡逻
除此之外,妈妈们要能缝制名牌、准备便当、采购指定文具、每天洗各类清洁服、校服、用餐服……也是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了。
🔹看到新闻,今年开始德国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并实现招生,不用在国内先进行半年至一年语言学习。相信以后家长们把孩子们送出国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在这之前,多了解一些各国不同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