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清泉情如玉

森鸥外在回国的两年后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舞姬》,并且当时的日本文坛引起重大反响。随后,森鸥外紧接着发表了他的两篇短篇小说《泡沫记》和《信使》,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三部作品便是后人们所说的森鸥外浪漫三部曲。就我看来,这三部小说的女主人公虽然都是欧洲女性,却也无一例外全部带有日本女性的身影。文中的爱情和社会状态在森鸥外的笔下也全都带上了东方式的含蓄之美,与欧洲文学作品中一贯渲染的直白而强烈的感情、自由而开放的社会大相径庭。《舞姬》中的舞女是不自由的,她处于社会的底层,处于长期被他人压榨的水深火热之中,父亲死了却也只会独自落泪;同时她也是含蓄的,面对男主人公无声的拒绝,她甚至可以独自忍受,以致丧失心智。这分明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日本妇女的特征,却被森鸥外移植到了德国女性的身上。《泡沫记》中模特的生命如此脆弱,宛如泡沫般瞬间破灭;《信使》中的小姐沉默内敛,服从于家族的安排。我们不难看到,森鸥外的浪漫三部曲都带有浓浓的东方色彩,他的笔调太过于温柔和抒情,细节之处体现的是日本式的逻辑。故事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末的德国,但是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却缺少了欧洲式的刚强的强调。如果从写实小说的角度来看森鸥外的浪漫三部曲,他的写作无疑是失败的。不过,好在我们的森鸥外不是非虚构主义作家。正是他的这种温婉含蓄的笔调,正是这种内敛而脆弱的人物特征,让全篇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面纱。森鸥外在小说的写作中较多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没有赘述,没有感情预置,语言平淡得像一泉清冽而甘甜的泉水。而正是这种近似于零度写作理念的小说语言,能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含蓄温婉的笔调,造就了温柔的角色,这能让读者感受到角色感情的“真”。真真相映,读者的阅读体验就来了。三篇小说无一例外均以悲剧结尾,美好的破碎,宛若石头在水中的阵阵涟漪。涟漪掀起了读者的波澜,然而回味时又会发现,那依旧是潭清冽的水。故事的感情线一路上升,在上升的最末尾又以破碎为升华,合理,新奇,清淡爽朗,却又不失韵味,或许这就是三部曲的浪漫之处所在,也正是森鸥外写作的魅力所在。如果故事是以美好的结局收尾呢?那么小说就不免蒙上了喜剧之风,三篇小说的对比主题——感情与前途、感情与命运、感情与家族权力——就得不到体现。森鸥外的三篇小说对人物和故事架构的浪漫化处理做的恰到好处,美好的破碎是令人惋惜的,也是轻盈的。在破碎之中美好又得到了重生与永存。鸥外先生在写完《舞姬》的九月随即和夫人离婚,并且在离婚后的纷扰中创作出了《泡沫记》和《信使》。此后他一度辍笔,直到十八年后才发表了他的复归小说《半生》。浪漫三部曲真可谓是独立于欧洲与东方、近代与现代之际的明珠,其中蕴涵的感情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咂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