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了解的年代的资料

68年对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熟悉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68年都发生了着什么,陌生是一直到现在,它代表的真正含义,对我来说仍然是很模糊的.
我大概可以很随便说出那个年代的特征,激进人物,但是,这场运动可以怎么归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却始终了解不多.
所以我不能对这场运动评价什么,只能对这本书本身说点什么.
整本书是资料性的书籍,言语上像编年史的传单,它不是冷静过后的分析,而是身处当时状态的亢奋呼吁,所以,不能作为一个解读历史的读物,不过可以比较直观的体味到当时氛围.
不能作为解读资料意味着它一面倒的倾向,所以从这本书里得不到客观分析,倒是不缺乏激情.法国发生的事情暂且不论,单单就中国这部分内容,只要稍微对文革有点了解的人,也会看到对于这场浩劫,作者了解得未免过于片面,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未免过于简单.还是那句话,这是要人激情的宣传资料,而不是冷静后的分析.
读这本书很难不被那种全球性质的激情打动,意识到我们这个年代似乎与40年前奇怪的脱离了.并不遥远的过去,却有着两重天的差别.现在是否还会有一群人----普遍地理想化,普遍的勇敢,普遍的热情?然后,为着这种热情,共同去做一件事情.
不管事情是好是坏,是糊涂是真诚,是对是错,大家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种感觉一定是很好的.
我大概可以很随便说出那个年代的特征,激进人物,但是,这场运动可以怎么归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却始终了解不多.
所以我不能对这场运动评价什么,只能对这本书本身说点什么.
整本书是资料性的书籍,言语上像编年史的传单,它不是冷静过后的分析,而是身处当时状态的亢奋呼吁,所以,不能作为一个解读历史的读物,不过可以比较直观的体味到当时氛围.
不能作为解读资料意味着它一面倒的倾向,所以从这本书里得不到客观分析,倒是不缺乏激情.法国发生的事情暂且不论,单单就中国这部分内容,只要稍微对文革有点了解的人,也会看到对于这场浩劫,作者了解得未免过于片面,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未免过于简单.还是那句话,这是要人激情的宣传资料,而不是冷静后的分析.
读这本书很难不被那种全球性质的激情打动,意识到我们这个年代似乎与40年前奇怪的脱离了.并不遥远的过去,却有着两重天的差别.现在是否还会有一群人----普遍地理想化,普遍的勇敢,普遍的热情?然后,为着这种热情,共同去做一件事情.
不管事情是好是坏,是糊涂是真诚,是对是错,大家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种感觉一定是很好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