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迷会鉴书团”心怀温柔才是英雄(一本不太“伊坂”却很“伊坂”的伊坂作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伊坂幸太郎实在是一个奇妙的作家,你很难界定他的小说具体属于哪种类型。说他是畅销鸡汤小说家,他确实有着大量的拥趸,字里行间也不乏幽默励志的语句。说他是悬疑小说家,他也确实擅长多线叙事和伏笔回收,作品经常和犯罪题材挂钩在一起。但他又绝不仅止于此,《魔王》、《摩登时代》等作品对于人类的极端与盲目刻画的鞭辟入里,《金色梦乡》《你怎么不搬去火星》等作品则透出几分阴暗的反乌托邦感,《奥杜邦的祈祷》、《夜之国的库帕》等作品构筑出了荒诞而现实、有着浓厚个人烙印的迷人童话世界,《沙漠》平凡中的不凡,无力中的感动。《余生皆假期》、《末日愚者》等作品的乐观积极。还有《PK》如同万花筒的时空逻辑线,《华丽人生》华丽的连缀与反转等等等等,伊坂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新鲜感和惊喜感,他的畅销头衔和多重叙事的套路感被他自己一次次剥离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三观独特而积极,文字幽默而励志,情节有如魔术师般变化多端的形象。
来说说这本《恐妻家》,“恐妻家”原名“螳螂”是杀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杀手系列的前后承接性并没有那么强,第一作和第二作《疾风号》在场景和出场人物上就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前作的主角更多在后作中以彩蛋的形式出现。本书亦然,作为一本独立作品进行阅读未尝不可。说实在话,读到结尾我还是很惊讶的,因为从很多角度而言,这都是一本很不伊坂的作品。熟悉伊坂的读者都知道,伊坂作品中很少出现极端反面的角色,伊坂一直致力于让读者看到多面的人物形象,冷酷的杀手一样有他温情的一面,恶心的施暴者也是内心脆弱和家庭崩溃的体现。出现在伊坂世界观中的反派很多时候是一个符号,并不会有具体的指代,有时候是政府有时候是一种主义有时候只是个概念,你若要找到个具体的人出来,很抱歉,你往往找不到。但本书不同,本书出现了“医生”这样一个完全冷酷无情,站在反面的角色。这可以视作是一种本性的回归,伊坂在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向往着好人最终获得胜利,坏人一败涂地的童话结局,这也是他创作出《奥杜邦》和《夜之国》这类题材作品的原因之一。虽然笔头上总是刻画着人复杂的一面,但心里却认同单纯美好,有如童话的世界。当他想要调和自己的作品,或是挑战一个新主题时,就会用一个极端的反派角色来展现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即所谓文字风格的回归。另一点是bad ending,不完美的结局往往具有一种情感张力,或是激发读者的想象,或是刺激读者的情感器官。伊坂很少杀死自己笔下的主要角色,但一旦这么做了,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感。魔王如此,本作亦是如此。
前面提到了本书在风格上稍微偏离了伊坂贯常的画风,但我还是要强调,本书仍然是一本很伊坂的作品,甚至说是最伊坂的几本之一都不为过。每一本伊坂都拥有着相同的内核,即爱、勇气与温柔。伊坂时而轻松幽默,时而自嘲人生,时而充满哲理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完美地展现,并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体悟和感动。而本作的爱、勇气与温柔集中在家庭上,关于家庭的命题比较出名的几本伊坂是《重力小丑》、《哦爸爸们》,当然几乎每一本伊坂里也都或多或少牵扯到这一命题。本作中,主人公对于妻子和孩子的温柔与他冷酷杀手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的动摇与转变构成了全书的基石。很多时候,真正强大的是最温柔,最能照顾他人感受的人。伊坂在他的无数作品中借无数人之口传达了这一点。伊坂总是会故意塑造出艰难的场景令主人公抉择,是快意复仇还是选择原谅。。伊坂痛恨着恃强凌弱之人,认为他们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弱小而希望通过欺负他人来获得自我强大的认同感,伊坂也不认同一昧忍让,他认为既要对于他人心怀温柔,又不能不加防范,正如中国的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当然本作除了情感内核之外,人设也颇有看点。登峰造极的“妻管严”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拿着一个小本本记录妻子的每一种反映与对策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当我们体会到这一切都源自主人公对于家庭的爱,以及对于自己所作所为的愧疚时,这些的意义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