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木棉的孩子也许最终站成了橡树

刚刚才知道,原来木棉和橡树是不能生长在一起的。甚至连作者本人也承认,这二者其实是有一种悲剧性的东西的。很庆幸,我的爱情观没有瞬间崩塌,亦或许,是喜欢橡树的日子太久,那份坚韧的品格会一直支撑我走下去吧,许是一辈子。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上初一的时候,在姐姐的高中课本上看到的,只读了几遍之后便已经能够背下来。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用语言精准地描述出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惊喜与感动,甚至那份感觉都在慢慢消逝,只知道此后再也没有遇到过不用心记就能背下的诗句,或者说,此后再没有一首诗能够先走进我的脑海,再从我的心间缓缓流出来。
遇到橡树的时候是在初三。和幻想中的不太一样,不是高高的,瘦瘦的,黑黑的,不帅气,胖胖的,顶着一张娃娃脸,可漂亮的大双眼皮却是我羡慕不来的,笑的时候眼中的星光会多到溢出来。准确来说,初三的时候才开始相处,第一次遇到是初一的时候,他从旗杆旁笑着走下来,当时只是觉得这张孩子气的脸很是可爱,可谁能想到这张脸的主人会“搅乱”我的一生呢?
除了我以外,家里的父辈和我的同辈都是文科出身,高考数学唯一一个及格的是艺术生的老弟,作为数学老师的爷爷面子上是不是有些挂不住?尽管我是家里最“虎”的孩子,但是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主持朗诵的基因。我想,按照最初的人生轨迹,我该是做一名主持人?作家?记者?还是律师?前一阵子遇见的许久不见的初中同学觉得我在大学里的专业会是文学,总之不会是像现在这样研究脑出血和认知吧。
我想,年少的时候,我们也许会遇到一个人,他会成为你今后的全部信仰,成为你生命中的太阳,成为你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勇气。你不再满足于既定的轨道,你想和他站在一起,和他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资格欣赏一样的风景,甚至贪婪地想看清他眼中的全部色彩。至于原因,可能是他不经意间的维护,可能是日常相处中的默契,可能是他在自习课上给你讲的“为爱而忍”的故事,可能是看到睿智勇敢的他也会有脆弱沙雕的一面,可能是他笑着鼓励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能是这首诗的指引?或者仅仅可能是他在向你倾诉理想和报负时,眼中燃烧的火焰不小心灼烧到你的皮肤,而当你感受到痛意时,却不再忍心将这火苗扑灭,甚至对这份煎熬甘之如饴,因为深Ⅱ度烧伤之后才会有瘢痕组织形成啊,这份烙印的诱惑让人无法拒绝。
改变是痛苦的,但偏偏,是追随他的理想,于是,便没有退缩的理由。无数次的忐忑,无数次的挣扎,有时仿佛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时却又格外清晰,有的时候像是活在没有窗子的小屋,有的时候又仿佛一直都沐浴在阳光下,就像我的信仰从未离开。小王子离开的时候,为狐狸留下了金色的麦田,阿峰走的时候,为我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另一扇门。学会坚强,学会理智,学会我不擅长的理科,学会做一名好医生,学会做晦涩难懂的科研,学会找到自己的理想,学会尝试着走进新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学会按自己的方式去爱一个人。我想,我没有机会和你看到一个完全一样的世界了,但每次遇到一个新奇的建筑,我都会想,若是你的话,该会设计的更好。
原谅我作为一个北方的女汉子从未见过真正的木棉树,后面一定要亲眼见一见。自从读到这首诗之后,从未思考过木棉树和橡树能不能生长在一起,是我先入为主,将它们捆绑在一起,冥冥之中也预示着,年少时的青春终究是印证了一个悲剧。但即便如此,那些闪着光亮、甚至泛着苦涩的日子都舍不得抛弃,那是我的青春啊,我青春里唯一的橡树。
我们奔跑、追逐,为生活,为理想,为爱情,为我们在意的一切,也许有时我们达不到目标,但可能,有一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力量,成为另一棵挺拔的橡树,为另一个人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力量,为他打开另一扇们。我们没有成为木棉 ,我们也许留有遗憾,但我们最终在世界上找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自己。
PS:之前写下的一句话,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拼命的想要和另一个人走进一样的世界,欣赏一样的风景,甚至不惜折断自己的羽翼,这究竟是痴迷,是倔强,是不甘,还是,爱情?但愿有一天有人可以解惑。
2019.11.04
于天坛医院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