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论》的引证

引自宋史原文的不列。
太祖
一
鑒觀四方,求民之莫。詩大雅皇矣
命不易矣。詩周頌敬之:命不易哉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易震卦
三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語為政
四
周之士(也)貴。法言
鳶飛戾天,鱼躍于渊。詩大雅旱麓
周王壽考,遐不作人。詩大雅棫樸
民不畏死,柰何以死威之。道德經七十四章
五
得士者昌。舊五代史李琪傳
受有億兆人,離心離德。書泰誓
不信乎朋友,弗獲乎上矣。禮中庸
拔茅茹,以其彙。易泰卦
十
禮從其朔。禮禮運:皆從其朔
禮,時為大。禮禮器
一一
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詩大雅文王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易履卦
一五
善人為邦百年,可以勝殘去殺。語子路
太宗
三
苟患失之,無所不至。語陽貨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同上
四
擇卒不如擇將。張齊賢進太宗疏
八
伯夷雖賢,得孔子而名益著。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
一二
受降如受敌。旧唐书裴行俭传
一三
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書皋陶謨
辟草萊、任土地者,次於上刑。孟子離婁上: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真宗
二
南越王頭已縣闕下,單于能戰,可來。漢書武帝紀: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矣,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
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謀攻
先人有奪人之心。左傳昭二十一年
三
天下之動,貞於一者也。易繫辭下: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小雅車轄
五
訏謨定命,遠猶辰告。詩小雅采薇
六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雜記下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易乾卦
奢則不孫。語述而
儉,德之共也。左傳莊二十四年
七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語微子
八
審端經術。礼月令
仁宗
二
吾從周。語八佾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孟子仁政
三
無稽之言勿聽。書大禹謨
四
天下有道,行有枝葉,天下無道,言有枝葉。禮表記: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
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書舜典
五
為人後者,為之子(也)。公羊傳成十五年
為人後者,為其父母服期。禮喪服小記:為人後者,為其本生父母期,亦仍稱父母也。
七
亂之所繇生(也),則言語以為階。易繫辭上
一二
一熏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左傳僖四年
咸有一德。書咸有一德
神宗
一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韓愈原道
四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語堯曰
聖人本天,異端本心。附師說後,見二程遺書卷二十一
五
思無疆,思馬斯臧。詩魯頌駉
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語顏淵
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禮王制
六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道德經五十七章
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漢書趙充國傳
八
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王者不治夷狄。蘇軾王者不治夷狄論
哲宗
二
足食足兵。語顏淵
三
天下之動,貞賸者也。皆在易繫辭,但不在一句中
履霜,堅冰至。易坤卦
徽宗
二
有治人,無治法。荀子君道
五
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易艮卦
敦艮,吉。同上
六
傾否,先否後喜。易否卦
天王出居於鄭。春秋僖二十四年
(而)胥動以浮言。書盤庚
欽宗
三
君子無所爭。語八佾
四
邦無道,危行言孫。語憲問
高宗
二
(我)周之東遷,晉、鄭依焉。左傳隱六年
池之竭矣,不云自頻。詩大雅召旻
三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語憲問
六
輕之者貉道也。孟子告子下:欲輕之於堯舜之首者,大貉小貉也。
七
鐵中錚錚。後漢書劉盆子傳
八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語季氏
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易師卦
九
(則將)焉用彼相(矣)。語季氏
一二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易繫辭下。
一四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易坤卦。
孝宗
二
為人後者,為所生父母服期。禮喪服小記:為人後者,為其本生父母期
三
周王壽考,遐不作人。詩大雅棫樸
四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司馬法仁本
光宗
二
先王以人情為田。禮禮運:人情以為田
三
敬敷五教,在寬。書舜典
四
假於時日卜筮以惑民者殺。禮王制: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
雨,不克葬,日昃而葬。春秋定三年:雨,不克葬,戊午日下稷(昃)乃克葬。
五
君子之言有物。易象傳下: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訏謨定命,遠猶辰告。詩小雅采薇
理宗
七
鳶飛戾天,鱼躍于渊。詩大雅旱麓
八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易坎卦
恭宗 端宗 祥興帝
一
於許世子止,見孝子之至。穀梁傅宣三年
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禮檀弓上
二
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書立政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賈誼新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