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木马鏖战记

读村上君的《旋转木马鏖战记》,是特定行为,而非偶然读到。在约莫是《东京奇谭集》或者《天黑以后》或者还是其他哪一本里,林少华说到了这一本也是短篇,并且内容都是些诡异事件。这正是村上君让我着迷的地方。所以,特地找来读,果然读得相当顺畅,甚至比村上的任何一本书都读得顺畅。
很喜欢这个书名,“我们固然拥有可以将我们自身嵌入其中的我们的人生这一运行系统,但这一系统同时也规定了我们自身。这同旋转木马极其相似,无非以同一速度在同一地方兜圈子而已。哪里也到达不了,既下不来又换不成。谁也超不过谁,谁也不被谁超过。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
说得一点也不错。话语里带着蒙田那样的自省,但又不是非要一探究竟才肯作罢。所以,他的小说也是这样,点到为止,说过即可,并不一定要去讲个什么道理,却因此把气氛渲染得很入戏。
至于其中的八个短篇,就不得不同《东京奇谭集》来个比较了。
其实如果纯粹读故事,应该是会更喜《东》。结构更紧凑,情境也有小说的味道,有剥开层层迷雾慢慢讲故事的感觉。特别是那篇《哈纳莱伊湾》,是相当丰满的作品,如果再多那么一点,似乎立即就会溢出来。故事本身的奇特,加上母亲的钢琴、慕名前来的冲浪少年,都令人印象深刻,就连旅店老板,不过寥寥几笔,也竟能叫人产生立体的形象。
而《木》则是相对松散的。娓娓道来,甚至让人感觉不出小说本身的存在,好像没有结构,亦无技巧。这同作者始终用第一人称的旁观者身份来写作,也有关系。就是喜欢这样懒洋洋的说话语气,不时闪出一些智慧,不立即点破,留下余音绕梁,令人联想联翩,或者,即便没有联想,心头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魂感,好在,绝不落魄。犹如口香糖嚼很久嚼到发白,明明没有味道,但嘴中却有丝丝留香。
照例摘一些喜欢的句子。村上君的一大魅力就是对细节的明察秋毫、观察入微。一个简单的句子就能让人玩味很久。
P3:当然,两人以前就都已看过几遍,看得并不特别认真,不过因暂且需看点什么才看罢了。
由此想到《天黑以后》中一段关于点菜的描写,那个男人每次去餐厅都点同样的餐,可为不显得那么贪食,每次都要拿了菜单,假装仔细看一遍。的确,很多场合,做的一些事情,并不是真的想做,不过逢场作戏,配合气氛。
P25:她觉得简直就像自身的一部分忘在了出租车里。仿佛她的一部分仍留在出租车后座,正同那串燕尾服的年轻男演员一起往一处晚会厅赶去。那是一种残存感,一种和下得摇摇晃晃的船而站在坚固的地面时的感觉完全相同的残存感。
很喜欢这个通感。残存感的确不是一种容易说清的感觉,而村上君这么一句话就把一切都说得很到位了。
P29:他想,假如过了七十载还能活着,那么心安理得地活着就是,但正式的人生是七十年。
P33:知道就在那里,却没办法当面争斗--就是那么一种东西。
这个故事里的男人实在很可爱,应该是一个不断有新奇想法冒出来的人。把人生分成两段,一定要来一个转折的想法,好像小孩子有远大抱负一般的纯朴。
P43:那十二三个人在我脑袋里如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完全搅和在一起,作为整体印象已无法再分,辨认不出哪个是哪个,当然她是例外。
这个通感,也叫我心生欢喜。
P50:不过所谓奇特终究是我的想法,而他们大概一次也不曾认为自己有什么奇特。以他们的眼光看来,我这一存在恐怕奇特得多。
P51:偶然的契机有时也会使我想起往日见过的那些人,但那一如挂在记忆边缘的残片式风景,于我已唤不起任何感慨。既不怎么怀念,又没什么不快。
P56:他有一项少见的本事,能长期一天不缺地坚持写日记--这样的人是为数不多的--因此能够查出呕吐的开始与结束的准确日期。
一天不缺记日记已经奇特,而真正要讲的却是呕吐。至于“呕吐一九七九”这个名字,不知是村上君还是林少华从“刺激1995”得出的灵感?
P59:觉得喉头有什么东西涌起,以不妨一试的念头往便盆一弯腰,胃里的大凡一切便如魔术师从帽子里掏出飞鸽、鳗鱼、万国旗一般嗤溜溜倾巢而出。仅此而已。
第一句已经很精彩,不妨一试,这样的呕吐很漫不经心。而第二句来一个“仅此而已”,除了同“不妨一试”有语气上的一致,也让魔术师的说法,不那么突兀和华丽,消磨掉哗众取宠的嫌疑。
P72:大颗雨珠转眼之间打黑了柏油路面,满街的高烧降了下来。
虽然高烧还是令我眼前一亮,但同前一句相比,这句就明显弱了一些。
P78:一个同男友分手的二十八岁女人独自出游未免太像绘画题材,令人兴味索然。
村上君要说的绘画题材,估计是那矫情的绘画吧。
P80:一瞬间我很难理解兽医会买女人。但兽医当然也买女人。
P84:我回想起从前做爱像看山林火灾一样不花钱那时候的事。那的确是像看山林火灾一样不花钱的。
这两句,也是第二句把整个气氛烘托很好。
看山林火灾不花钱,更有了黑色幽默的幸灾乐祸。
P100:他们基本上不开口,房间总是像博物馆一样静悄悄的。
P102:士兵这个东西任何时代都一个模样。
P103:她身穿一件轻飘飘的不大的红颜色比基尼,活像农田中插的提醒人注意农药的小旗。
亦很黑色的三句。
P105:看样子时间几何跟她没多少关系,只不过想问点什么罢了。
这样的感觉,真是频繁出现在村上君的故事里。
P112:我把在桌底下架起的双腿分开,寻找撤退时机。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常在生活中寻找撤退时机。
不算特别精彩,但也是很细致的心理刻画。
在村上君的短篇和Rachmaninov的钢琴中度过一天,真的满足了。
很喜欢这个书名,“我们固然拥有可以将我们自身嵌入其中的我们的人生这一运行系统,但这一系统同时也规定了我们自身。这同旋转木马极其相似,无非以同一速度在同一地方兜圈子而已。哪里也到达不了,既下不来又换不成。谁也超不过谁,谁也不被谁超过。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
说得一点也不错。话语里带着蒙田那样的自省,但又不是非要一探究竟才肯作罢。所以,他的小说也是这样,点到为止,说过即可,并不一定要去讲个什么道理,却因此把气氛渲染得很入戏。
至于其中的八个短篇,就不得不同《东京奇谭集》来个比较了。
其实如果纯粹读故事,应该是会更喜《东》。结构更紧凑,情境也有小说的味道,有剥开层层迷雾慢慢讲故事的感觉。特别是那篇《哈纳莱伊湾》,是相当丰满的作品,如果再多那么一点,似乎立即就会溢出来。故事本身的奇特,加上母亲的钢琴、慕名前来的冲浪少年,都令人印象深刻,就连旅店老板,不过寥寥几笔,也竟能叫人产生立体的形象。
而《木》则是相对松散的。娓娓道来,甚至让人感觉不出小说本身的存在,好像没有结构,亦无技巧。这同作者始终用第一人称的旁观者身份来写作,也有关系。就是喜欢这样懒洋洋的说话语气,不时闪出一些智慧,不立即点破,留下余音绕梁,令人联想联翩,或者,即便没有联想,心头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魂感,好在,绝不落魄。犹如口香糖嚼很久嚼到发白,明明没有味道,但嘴中却有丝丝留香。
照例摘一些喜欢的句子。村上君的一大魅力就是对细节的明察秋毫、观察入微。一个简单的句子就能让人玩味很久。
P3:当然,两人以前就都已看过几遍,看得并不特别认真,不过因暂且需看点什么才看罢了。
由此想到《天黑以后》中一段关于点菜的描写,那个男人每次去餐厅都点同样的餐,可为不显得那么贪食,每次都要拿了菜单,假装仔细看一遍。的确,很多场合,做的一些事情,并不是真的想做,不过逢场作戏,配合气氛。
P25:她觉得简直就像自身的一部分忘在了出租车里。仿佛她的一部分仍留在出租车后座,正同那串燕尾服的年轻男演员一起往一处晚会厅赶去。那是一种残存感,一种和下得摇摇晃晃的船而站在坚固的地面时的感觉完全相同的残存感。
很喜欢这个通感。残存感的确不是一种容易说清的感觉,而村上君这么一句话就把一切都说得很到位了。
P29:他想,假如过了七十载还能活着,那么心安理得地活着就是,但正式的人生是七十年。
P33:知道就在那里,却没办法当面争斗--就是那么一种东西。
这个故事里的男人实在很可爱,应该是一个不断有新奇想法冒出来的人。把人生分成两段,一定要来一个转折的想法,好像小孩子有远大抱负一般的纯朴。
P43:那十二三个人在我脑袋里如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完全搅和在一起,作为整体印象已无法再分,辨认不出哪个是哪个,当然她是例外。
这个通感,也叫我心生欢喜。
P50:不过所谓奇特终究是我的想法,而他们大概一次也不曾认为自己有什么奇特。以他们的眼光看来,我这一存在恐怕奇特得多。
P51:偶然的契机有时也会使我想起往日见过的那些人,但那一如挂在记忆边缘的残片式风景,于我已唤不起任何感慨。既不怎么怀念,又没什么不快。
P56:他有一项少见的本事,能长期一天不缺地坚持写日记--这样的人是为数不多的--因此能够查出呕吐的开始与结束的准确日期。
一天不缺记日记已经奇特,而真正要讲的却是呕吐。至于“呕吐一九七九”这个名字,不知是村上君还是林少华从“刺激1995”得出的灵感?
P59:觉得喉头有什么东西涌起,以不妨一试的念头往便盆一弯腰,胃里的大凡一切便如魔术师从帽子里掏出飞鸽、鳗鱼、万国旗一般嗤溜溜倾巢而出。仅此而已。
第一句已经很精彩,不妨一试,这样的呕吐很漫不经心。而第二句来一个“仅此而已”,除了同“不妨一试”有语气上的一致,也让魔术师的说法,不那么突兀和华丽,消磨掉哗众取宠的嫌疑。
P72:大颗雨珠转眼之间打黑了柏油路面,满街的高烧降了下来。
虽然高烧还是令我眼前一亮,但同前一句相比,这句就明显弱了一些。
P78:一个同男友分手的二十八岁女人独自出游未免太像绘画题材,令人兴味索然。
村上君要说的绘画题材,估计是那矫情的绘画吧。
P80:一瞬间我很难理解兽医会买女人。但兽医当然也买女人。
P84:我回想起从前做爱像看山林火灾一样不花钱那时候的事。那的确是像看山林火灾一样不花钱的。
这两句,也是第二句把整个气氛烘托很好。
看山林火灾不花钱,更有了黑色幽默的幸灾乐祸。
P100:他们基本上不开口,房间总是像博物馆一样静悄悄的。
P102:士兵这个东西任何时代都一个模样。
P103:她身穿一件轻飘飘的不大的红颜色比基尼,活像农田中插的提醒人注意农药的小旗。
亦很黑色的三句。
P105:看样子时间几何跟她没多少关系,只不过想问点什么罢了。
这样的感觉,真是频繁出现在村上君的故事里。
P112:我把在桌底下架起的双腿分开,寻找撤退时机。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常在生活中寻找撤退时机。
不算特别精彩,但也是很细致的心理刻画。
在村上君的短篇和Rachmaninov的钢琴中度过一天,真的满足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