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舞!舞!舞!》和马哲的关联中看当今社会

(上篇)
昨天看马哲的时候书上有这么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科学统一。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候,有人意识到了物质第一性以及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
“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句话在村上春树的小说《舞!舞!舞!》中反复出现。此书成于1988年,故事背景也为同时代。从“发展”到“发达”,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三次产业革命,以及数次的经济危机,其存在已经千锤百炼故而产生了数个变种,日本社会就是其在东方哲学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个支系,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已位于世界一极,同时在政治上右翼势力不断扩张。通过作家的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内部,甚至于它腐烂或是鲜活的程度,以及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思想状态,不是历史教科书所能告诉我们的,而见识不广的本人也只能在小说中挖掘一点陈旧的泥土,以培养瘦弱的个人意识。
我不知道马克思是怎么想的,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到来前一百年,但是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村上的立场,而小说的畅销又可以说明村上的立场受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认可,进入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村上春树在中国大热,这便是证明了此时的中国社会也已经进入了某种阶段,当然,这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阶级立场上首先应该弄清这一点。
八十年代日本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先援引《舞!舞!舞!》中作者借“我”来表达的一段话:
“人们崇拜资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东京地价、崇拜‘奔驰’汽车闪闪发光的标志。除此之外,这个世界再不存在任何神话。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都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这便是现在。网无处不在,网外有网,无处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同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从这段话中很容易看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于物质和联系、发展的某种关联。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的fundametal就是资本,资本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东京地价”、“奔驰汽车”,无疑地,这些就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所以当电影明星的五反田说:“(事务所那批家伙)又说你是明星,‘昂星’啦‘蓝鸟’啦‘皇冠’什么的万万坐不得,务必坐‘玛莎拉蒂’。”而“玛莎拉蒂”从何而来呢?经费。“我”的合伙人、牧村、五反田都反复说明了经费的问题,所谓经费就是财务支出中的费用部分,有的时候也是成本,总之这些都是以收益来弥补,从而使资本在其中流动以创造效益。经费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其实就是浪费。“我们生活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浪费是最大的美德。政治家称之为扩大内需,我辈称之为挥霍浪费,无非想法不同。”这时这种社会状况下的“物质”观。
然后是辩证的关系。“网”和“流沙”正是联系和发展的指代。《舞!舞!舞!》中关于“网”的描写和叙述都很多,甚至画出了一张人际关系图,而且这张图是封闭的,即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从另一头连接起来。“流沙”指顺着时间轴的故事的发展,没有明线,但绝对是存在的一条暗线,从海豚宾馆到火奴鲁鲁之间错乱的时空关系中,可以理出这样一条主线:羊男要“我”跳舞,不停地跳舞,于是“我”跟随着各种连接(即联系)以及自己的倾向(即使人生再重复一次,你也必定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倾向)一直舞,其间认识了精神分裂的电影明星“五反田”,孤僻的女孩“雪”和她孤傲的母亲“雨”,才华丧尽的同性恋作家父亲“牧村”,“雨”的守护神“迪克”,在火奴鲁鲁的一间空屋里发现六具白骨,一切就此连接上,而“我”也在最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步,决定与海豚宾馆服务员“由美吉”生活在一起。整个故事脱去外壳之后就是联系和发展的问题,即是其中心“物质”的存在特征。
这便是《舞!舞!舞!》中暗含的马哲原理。
(上篇完)
下篇)
资本主义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又指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让我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子吧。
从六十年代以来,到冷战结束,日本经济都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尤其七十年代开始,国民生活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七十年代的青年正是战后的第一批人,他们的父母经历了战争的罪恶,他们的童年正是在战败后的阴影中成长,因而这一代人特别有开拓精神。而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就不同了,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也都进入了滞胀时期,此时的日本社会矛盾加剧,低工资、高物价、低福利、住房不足等问题逐渐突出,这都是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促进垄断大企业的高积累的结果。于是,日本社会生活领域形成了严重的扭曲和错位,这些在村上春树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读之我们每每感受到生活在繁华的现代都市里的青年那无可救药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和怅惘。这既是置身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都市年轻人充满失落感的心境,应该也是村上一以贯之的创作主线。
物质社会之上建立的城市就像一座疯狂运转的庞大机器,在现代高科技和政治体制等强大的外在力量面前,人成了被抽去人之所以为人的实体的空壳,成了机器上附着的一粒尘埃。这是村上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表达。
在《舞!舞!舞!》里,村上对时代对社会已经彻底绝望,在这“犹如巨型蚁冢般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到底如何是好呢?“跳舞,”“羊男”如是说。“只要音乐在响,就尽管跳下去。……不要考虑为什么跳,不要考虑意义不意义,意义那玩意儿本来就是没有的,要是考虑这个,脚步势必停下来。……能用的全部用上去,全力以赴,不足为惧的。你的确很疲劳,精疲力竭,惶惶不可终日。……但只有跳下去,而且要跳得出类拔萃,跳得大家心悦诚服。”这也便是《舞!舞!舞!》的寓意所在,也许是走出孤独、空虚、无奈和怅惘的唯一通路。人在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引导下,顺应着“倾向”一直舞下去。
而这种舞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心态,如果扩展为整个社会,那又将会是怎样呢?所有人跟着自己的倾向来处理每日每夜所发生的事情,貌似一个巨大的蚁穴中无数忙忙碌碌的工蚁,看上去是一个复杂的无限熵增的场面,而事实上每一条线路每一种思路都是固定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准则,每个结果都有一个底限,如果你破坏了准则,或者超出了底限,那么你无疑会被社会看成是异类,最终被抛开。所有的所谓创造和革新,都是在既定的规范下产生,人们无法突破自己所划下的坚牢。在这样的社会里看似强大的人类其实无比渺小,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渺小,再也不会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力量。人已经不具备改造世界的力量,因为这个世界的底限已经被我们所触及,现在人类正努力做着两件事:一件是环保,即努力把世界恢复到资本主义以前的样子;一件是发展,即顺应物质的不可改变的进程。
存在于这样的社会里,也许老一辈的人还曾经迷茫并且呐喊过,因为他们还没看清“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当代的年轻人已经冲出上一辈的思维上的禁锢,却陷入了物质的深渊,即世界的本原,所以已经无法逃脱。这是别样的悲惨世界,爱与恨都交织在物质所结成的网上,并随之而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亦如此。所以人们都活着,但大部分已经死了,极少数仍然活着的人被关进精神病院,直到后世有人说,他是尼采。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其物质生活水平及社会现状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颇为相似,于是我辈正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我不是来研究社会学,只是想在死了的世界里找一条活路,真正意义上的活路,不是什么跳舞。上帝已经死了,不存在什么信仰,只有思考,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不是等待救赎。
昨天看马哲的时候书上有这么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科学统一。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候,有人意识到了物质第一性以及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
“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句话在村上春树的小说《舞!舞!舞!》中反复出现。此书成于1988年,故事背景也为同时代。从“发展”到“发达”,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三次产业革命,以及数次的经济危机,其存在已经千锤百炼故而产生了数个变种,日本社会就是其在东方哲学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个支系,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已位于世界一极,同时在政治上右翼势力不断扩张。通过作家的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内部,甚至于它腐烂或是鲜活的程度,以及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思想状态,不是历史教科书所能告诉我们的,而见识不广的本人也只能在小说中挖掘一点陈旧的泥土,以培养瘦弱的个人意识。
我不知道马克思是怎么想的,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到来前一百年,但是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村上的立场,而小说的畅销又可以说明村上的立场受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认可,进入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村上春树在中国大热,这便是证明了此时的中国社会也已经进入了某种阶段,当然,这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阶级立场上首先应该弄清这一点。
八十年代日本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先援引《舞!舞!舞!》中作者借“我”来表达的一段话:
“人们崇拜资本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东京地价、崇拜‘奔驰’汽车闪闪发光的标志。除此之外,这个世界再不存在任何神话。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都要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这便是现在。网无处不在,网外有网,无处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同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从这段话中很容易看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于物质和联系、发展的某种关联。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的fundametal就是资本,资本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东京地价”、“奔驰汽车”,无疑地,这些就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所以当电影明星的五反田说:“(事务所那批家伙)又说你是明星,‘昂星’啦‘蓝鸟’啦‘皇冠’什么的万万坐不得,务必坐‘玛莎拉蒂’。”而“玛莎拉蒂”从何而来呢?经费。“我”的合伙人、牧村、五反田都反复说明了经费的问题,所谓经费就是财务支出中的费用部分,有的时候也是成本,总之这些都是以收益来弥补,从而使资本在其中流动以创造效益。经费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其实就是浪费。“我们生活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浪费是最大的美德。政治家称之为扩大内需,我辈称之为挥霍浪费,无非想法不同。”这时这种社会状况下的“物质”观。
然后是辩证的关系。“网”和“流沙”正是联系和发展的指代。《舞!舞!舞!》中关于“网”的描写和叙述都很多,甚至画出了一张人际关系图,而且这张图是封闭的,即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从另一头连接起来。“流沙”指顺着时间轴的故事的发展,没有明线,但绝对是存在的一条暗线,从海豚宾馆到火奴鲁鲁之间错乱的时空关系中,可以理出这样一条主线:羊男要“我”跳舞,不停地跳舞,于是“我”跟随着各种连接(即联系)以及自己的倾向(即使人生再重复一次,你也必定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倾向)一直舞,其间认识了精神分裂的电影明星“五反田”,孤僻的女孩“雪”和她孤傲的母亲“雨”,才华丧尽的同性恋作家父亲“牧村”,“雨”的守护神“迪克”,在火奴鲁鲁的一间空屋里发现六具白骨,一切就此连接上,而“我”也在最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步,决定与海豚宾馆服务员“由美吉”生活在一起。整个故事脱去外壳之后就是联系和发展的问题,即是其中心“物质”的存在特征。
这便是《舞!舞!舞!》中暗含的马哲原理。
(上篇完)
下篇)
资本主义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又指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让我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子吧。
从六十年代以来,到冷战结束,日本经济都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尤其七十年代开始,国民生活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七十年代的青年正是战后的第一批人,他们的父母经历了战争的罪恶,他们的童年正是在战败后的阴影中成长,因而这一代人特别有开拓精神。而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就不同了,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也都进入了滞胀时期,此时的日本社会矛盾加剧,低工资、高物价、低福利、住房不足等问题逐渐突出,这都是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促进垄断大企业的高积累的结果。于是,日本社会生活领域形成了严重的扭曲和错位,这些在村上春树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读之我们每每感受到生活在繁华的现代都市里的青年那无可救药的孤独,无可排遣的空虚,无可言喻的无奈和怅惘。这既是置身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都市年轻人充满失落感的心境,应该也是村上一以贯之的创作主线。
物质社会之上建立的城市就像一座疯狂运转的庞大机器,在现代高科技和政治体制等强大的外在力量面前,人成了被抽去人之所以为人的实体的空壳,成了机器上附着的一粒尘埃。这是村上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表达。
在《舞!舞!舞!》里,村上对时代对社会已经彻底绝望,在这“犹如巨型蚁冢般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到底如何是好呢?“跳舞,”“羊男”如是说。“只要音乐在响,就尽管跳下去。……不要考虑为什么跳,不要考虑意义不意义,意义那玩意儿本来就是没有的,要是考虑这个,脚步势必停下来。……能用的全部用上去,全力以赴,不足为惧的。你的确很疲劳,精疲力竭,惶惶不可终日。……但只有跳下去,而且要跳得出类拔萃,跳得大家心悦诚服。”这也便是《舞!舞!舞!》的寓意所在,也许是走出孤独、空虚、无奈和怅惘的唯一通路。人在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引导下,顺应着“倾向”一直舞下去。
而这种舞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心态,如果扩展为整个社会,那又将会是怎样呢?所有人跟着自己的倾向来处理每日每夜所发生的事情,貌似一个巨大的蚁穴中无数忙忙碌碌的工蚁,看上去是一个复杂的无限熵增的场面,而事实上每一条线路每一种思路都是固定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准则,每个结果都有一个底限,如果你破坏了准则,或者超出了底限,那么你无疑会被社会看成是异类,最终被抛开。所有的所谓创造和革新,都是在既定的规范下产生,人们无法突破自己所划下的坚牢。在这样的社会里看似强大的人类其实无比渺小,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渺小,再也不会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力量。人已经不具备改造世界的力量,因为这个世界的底限已经被我们所触及,现在人类正努力做着两件事:一件是环保,即努力把世界恢复到资本主义以前的样子;一件是发展,即顺应物质的不可改变的进程。
存在于这样的社会里,也许老一辈的人还曾经迷茫并且呐喊过,因为他们还没看清“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当代的年轻人已经冲出上一辈的思维上的禁锢,却陷入了物质的深渊,即世界的本原,所以已经无法逃脱。这是别样的悲惨世界,爱与恨都交织在物质所结成的网上,并随之而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亦如此。所以人们都活着,但大部分已经死了,极少数仍然活着的人被关进精神病院,直到后世有人说,他是尼采。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其物质生活水平及社会现状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颇为相似,于是我辈正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我不是来研究社会学,只是想在死了的世界里找一条活路,真正意义上的活路,不是什么跳舞。上帝已经死了,不存在什么信仰,只有思考,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不是等待救赎。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