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 vs. 柏杨 vs. 明月

最近看了3本关于明朝的书:
《放宽历史的视界》 黄仁宇
《中国人史纲》(下) 柏杨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比较以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听明月讲故事很容易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上瘾,即使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明朝的历史,但好像很多事情好像仍在周围重演。
柏杨显然很愤青,对各个朝代的得失做了很多精辟的总结,是很好看。
但是看完了这2本书可能仍然不知道如何避免前人的错误,黄仁宇的《放宽历史的视界》还是说出了一些问题的关键,我感觉《放宽历史的视界》这本书的精华在后面新增的 《明《太宗实录》年终统计的再检讨》(上 中 下)3篇中。基本上是对明朝和当时的英国做了一次国家税收对比分析:明朝的税收构成很复杂,因为所有的项目大多不是使用货币,而是钱,粮,马,盐等项目一一列出的,虽然最后折算成银子大约是3000万两,是当时英国的10倍,但英国国王的账本上全部是以英镑为单位的,这就是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在统计和管理上的差距。经过了清朝改朝换代:到了清代,整个国家的总收入还是3000万两(300年间税收增长为零?而且人口增加2倍……),这个数值和当时英国国王的收入已经相差无几,而且英国国王收上钱,还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1块钱可以当2块钱花,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言而喻。
从本质上说:农业社会的国民性形成来源于地缘因素,15英寸年降水线几乎和长城平行说明:农业民族脱离了补给的底线注定无法长期深入游牧民族的领域。农业社会是不需要太高明(技术)的治理手段的,因为技术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提升非常有限。
而相对于当时的西方社会:面向商业的工业发展使得各种为保护商业发展的制度得以成形。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法律大于皇权成为一个很基本要素:即使是国王欠了钱也是要还的。因此:英国的国王进行对外的战争都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的北方(可以参考一下《伟大的博弈》华尔街在南北战争中的表现),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都是类似的,而中国只能在基于低效率的税收体制上只能通过增加税收。而收上来的资金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送到前线也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明朝之败于满清,满清之败于列强都说明数量上的绝对值并不代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商业社会的基础是法律保护财产私有制,而科学的量化管理技术则是必要的手段,因此完全不用依赖“道德”来治理。
《放宽历史的视界》 黄仁宇
《中国人史纲》(下) 柏杨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比较以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听明月讲故事很容易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上瘾,即使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明朝的历史,但好像很多事情好像仍在周围重演。
柏杨显然很愤青,对各个朝代的得失做了很多精辟的总结,是很好看。
但是看完了这2本书可能仍然不知道如何避免前人的错误,黄仁宇的《放宽历史的视界》还是说出了一些问题的关键,我感觉《放宽历史的视界》这本书的精华在后面新增的 《明《太宗实录》年终统计的再检讨》(上 中 下)3篇中。基本上是对明朝和当时的英国做了一次国家税收对比分析:明朝的税收构成很复杂,因为所有的项目大多不是使用货币,而是钱,粮,马,盐等项目一一列出的,虽然最后折算成银子大约是3000万两,是当时英国的10倍,但英国国王的账本上全部是以英镑为单位的,这就是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在统计和管理上的差距。经过了清朝改朝换代:到了清代,整个国家的总收入还是3000万两(300年间税收增长为零?而且人口增加2倍……),这个数值和当时英国国王的收入已经相差无几,而且英国国王收上钱,还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1块钱可以当2块钱花,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言而喻。
从本质上说:农业社会的国民性形成来源于地缘因素,15英寸年降水线几乎和长城平行说明:农业民族脱离了补给的底线注定无法长期深入游牧民族的领域。农业社会是不需要太高明(技术)的治理手段的,因为技术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提升非常有限。
而相对于当时的西方社会:面向商业的工业发展使得各种为保护商业发展的制度得以成形。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法律大于皇权成为一个很基本要素:即使是国王欠了钱也是要还的。因此:英国的国王进行对外的战争都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的北方(可以参考一下《伟大的博弈》华尔街在南北战争中的表现),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都是类似的,而中国只能在基于低效率的税收体制上只能通过增加税收。而收上来的资金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送到前线也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明朝之败于满清,满清之败于列强都说明数量上的绝对值并不代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商业社会的基础是法律保护财产私有制,而科学的量化管理技术则是必要的手段,因此完全不用依赖“道德”来治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