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仅从纳兰词的角度来说说《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本解读纳兰词的书)作者:安意如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呵呵~~豌豆对解读类的书籍并无太大兴趣,如果不是因为纳兰,我想我也不会去翻这本书,而翻了几页,感觉看不下去,也就没看。但是因为事关纳兰,还是不想太马虎了,所以虽然不看下面的解读,却还是看了上面的纳兰词——这一看可不得了,迫使我不得不来说说了。
呵呵,因为没有看解读,所以解读的水平如何也就不谈了,而且也不管此书的作者是否存在抄袭这样的事情(那是另一个问题了,也是跟解读有关豌豆不涉及),豌豆关心的只是纳兰,是纳兰词。
好吧,入正题了——
首先,《当时只道是寻常》里一共解读了83首纳兰词,选用的纳兰词底本非常混乱,一会儿一变,忽而是“娱园本”,忽而是“通本”。
通本是“通志堂集本”的简称,《通志堂集》是纳兰性德去世四年之后,由他的老师徐乾学将纳兰性德的遗著整理而成的,其中词四卷。我们现在说的“通本”,就是指以《通志堂集》中的纳兰词做为底本。
娱园本,则是指以光绪六年由许增刊刻的娱园刻本的纳兰词为底本。
通本和娱园本虽然都是纳兰词,但是许多词作中的用字遣词是不同的,有时候出入相当大——究其原因,一是在诗词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二是“官方”与“非官方”的区别始然。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书中就存在底本混乱的问题。整理如下:
第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20页 底本用通本
第26页 底本用通本
第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5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0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8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71页 底本用通本(并且有错字)
第76页 底本用通本
第83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95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1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4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13页 底本用通本
第126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0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2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则为娱园本
第136页 底本用通本
第157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有的地方用通本,有的地方用娱园本
第159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和内容都用娱园本,副题则用通本(并且有错字)
第162页 无副题,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用娱园本
第182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86页 底本用通本(并且有错字)
第18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92页 底本用通本
《当时只道是寻常》里的纳兰词底本如此不统一,深追原因,豌豆以为是作者并没有通读过一遍哪怕任何一本纳兰词,而是这里一首那里一首拼凑起来的。
其次,虽然底本不同,但毕竟都是纳兰词,按理也能凑合过去,可惜的是,该书里面不同底本的“纳兰词”错误非常多,经常出现错字,比如《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一词,56个字里有4个错字,实在有些太多了。而且对于词,错字会大大影响意境,可这样的错误在《当时只道是寻常》里的纳兰词中,十分多见。
整理如下——
第14页 有错误
第30页 有错误
第53页 有错误
第71页 有错误
第90页 有错误
第111页 有错误
第134页 有错误
第142页 未加副题
第151页 有错误
第159页 有错误
第162页 无副题
第166页 有错误
第172页 体例有问题
第186页 有错误
第190页 未加副题,体例有问题,与前面不统一
第195页 有错误
如果要写一本纳兰词评,连起码的词作都引用错,是不是有点儿太说不过去了?特别是针对那些刚刚入门,刚刚知道纳兰词的朋友,有非常大的误导性(比如“何事秋风悲画扇”,现在存世的所有本子都为“秋风”,可《当》写成了“西风”,结果造成时常有朋友来问我到底该是什么风,真是哭笑不得)。
现将所有书中错处整理如下,请买了该书的朋友务必看一看,更正一下——
(前为纳兰词,后为《当》中有错字的纳兰词)
第14页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蛰扫。采香行处蹙连线,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地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
第30页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即便各版本都对“从前幽怨应无数”有校订,但是无一是用“从来”一词)
第53页
采桑子
桃花休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
桃花休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第71页
南乡子
柳沟晓发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隔河。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凄切客中过,料抵秋闺一半多。一世疏狂应为著,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
南乡子
柳沟晓发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隔河。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凄切客中过,料抵秋闺一半多。一世疏狂应为著,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
(此底本用通本,娱园本作“御沟晓发”,“料抵”做“未抵”。)
第90页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第111页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第134页
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第151页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第166页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末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末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第172页 体例有问题
踏莎行
倚柳题笺(词略)
(通本无副题,娱园本副题为“寄见阳”,而《当》此词题目标注体例有问题)
第186页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
枕馋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第190页 未加副题,体例有问题,与前面不统一
于中好(词略)
(通本和娱园本词牌“鹧鸪天”,并有副题“离恨”)
第195页
秋水
听雨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 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昧。
秋水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又听,那又是、点点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 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昧。
以上的更正,都是纳兰词在前,而《当》的错误版在后,请大家注意~~
下面这个,是我着重要说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豌豆先把正确的纳兰词的两个底本一起放上来)
(通本)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娱园本)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然后我们再看《当》里的错版(在书中第159页):
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过这两个版本之后,豌豆要说——“何事秋风悲画扇”,两个版本都做“秋风”,而且存世的所有版本的纳兰词都做“秋风”,不知道《当》里“西风”从何而来,扰乱视听,误人子弟。
好吧,简单总结一下——
豌豆仅从纳兰词的角度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存在的问题:
1、选用的底本混乱不堪
2、错字太多
3、副题和体例上也存在问题
(把所有问题放在一起,就是下面这个了,看上去很乱也很吓人)——
第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4页 有错误
第20页 底本用通本
第26页 底本用通本
第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30页 有错误
第53页 有错误
第5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0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8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71页 有错误,底本用通本
第76页 底本用通本
第83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90页 有错误
第95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1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4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11页 有错误
第113页 底本用通本
第126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0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2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则为娱园本
第134页 有错误
第136页 底本用通本
第142页 未加副题
第151页 有错误
第157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有的地方用通本,有的地方用娱园本
第159页 有错误,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和内容都用娱园本,副题则用通本
第162页 无副题,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用娱园本
第166页 有错误
第172页 体例有问题
第182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86页 有错误,底本用通本
第18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90页 未加副题,体例有问题,与前面不统一
第192页 底本用通本
第195页 未加副题,有错误
第53页
采桑子
桃花休作无情死 《当》里是 桃花羞作无情死
第186页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当》里为 刬地东风 还有, 刬 字 读第三声是不?
还有,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当》中是 夜雨零铃终不怨
以下是引用桃源幽水在2007-5-3 10:49:22的发言:
第186页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当》里为 刬地东风 还有, 刬 字 读第三声是不?
安意如这个好像做了解释的,说得也不全无道理,但是因他觉得不妥而擅改的确不妥。
这本书的词的错误豌豆已经纠正了。
不过我略读了一下文章,光语句的不通顺,词藻堆砌过于牵强的问题就不少。语言造作,没有深意和内涵
作者的观点过于片面,太世俗,有的纯属胡说!说严重点,安意如似乎没有任何对事物的判断赏析能力,逻辑思维还很混乱。
再谈她的长篇引用,多是东拼西凑,从资料上网上弄来得,有些语句还衔接的极不通顺。
书中的有些典故(暂且就这么称吧)是不具有确切的史事根据的,甚至还引用了不切主题的例子!印象里,书中还有一些引经据典引错了的呢!
说说全书总体感觉,文章千篇一律,观点一样肤浅,词藻一样枯燥,语言一样不畅。
此书前面就是安小姐“黄婆卖瓜”的一段话,我不认识安意如,但是读她的文章,让我觉得她描写的自己似乎是很虚伪的。
最后发表一下自己观点:要写书不要随便写,至少要潜心研究过
引用不要太多,东拼西凑,很没水平~~
语言的完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至少要前后一致,不要让人明显觉得是凑出来的。切不可言语虚无,造作无物。
·············
曹寅当时的诗为《题楝亭夜话图》: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此书中前言P6倒数第5行说“连顾贞观这个局外人都知道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这个错误好像···太离谱啦吧
说实话,这本书写的都很离谱···
呵呵~~豌豆对解读类的书籍并无太大兴趣,如果不是因为纳兰,我想我也不会去翻这本书,而翻了几页,感觉看不下去,也就没看。但是因为事关纳兰,还是不想太马虎了,所以虽然不看下面的解读,却还是看了上面的纳兰词——这一看可不得了,迫使我不得不来说说了。
呵呵,因为没有看解读,所以解读的水平如何也就不谈了,而且也不管此书的作者是否存在抄袭这样的事情(那是另一个问题了,也是跟解读有关豌豆不涉及),豌豆关心的只是纳兰,是纳兰词。
好吧,入正题了——
首先,《当时只道是寻常》里一共解读了83首纳兰词,选用的纳兰词底本非常混乱,一会儿一变,忽而是“娱园本”,忽而是“通本”。
通本是“通志堂集本”的简称,《通志堂集》是纳兰性德去世四年之后,由他的老师徐乾学将纳兰性德的遗著整理而成的,其中词四卷。我们现在说的“通本”,就是指以《通志堂集》中的纳兰词做为底本。
娱园本,则是指以光绪六年由许增刊刻的娱园刻本的纳兰词为底本。
通本和娱园本虽然都是纳兰词,但是许多词作中的用字遣词是不同的,有时候出入相当大——究其原因,一是在诗词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二是“官方”与“非官方”的区别始然。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书中就存在底本混乱的问题。整理如下:
第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20页 底本用通本
第26页 底本用通本
第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5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0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8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71页 底本用通本(并且有错字)
第76页 底本用通本
第83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95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1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4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13页 底本用通本
第126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0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2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则为娱园本
第136页 底本用通本
第157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有的地方用通本,有的地方用娱园本
第159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和内容都用娱园本,副题则用通本(并且有错字)
第162页 无副题,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用娱园本
第182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86页 底本用通本(并且有错字)
第18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92页 底本用通本
《当时只道是寻常》里的纳兰词底本如此不统一,深追原因,豌豆以为是作者并没有通读过一遍哪怕任何一本纳兰词,而是这里一首那里一首拼凑起来的。
其次,虽然底本不同,但毕竟都是纳兰词,按理也能凑合过去,可惜的是,该书里面不同底本的“纳兰词”错误非常多,经常出现错字,比如《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一词,56个字里有4个错字,实在有些太多了。而且对于词,错字会大大影响意境,可这样的错误在《当时只道是寻常》里的纳兰词中,十分多见。
整理如下——
第14页 有错误
第30页 有错误
第53页 有错误
第71页 有错误
第90页 有错误
第111页 有错误
第134页 有错误
第142页 未加副题
第151页 有错误
第159页 有错误
第162页 无副题
第166页 有错误
第172页 体例有问题
第186页 有错误
第190页 未加副题,体例有问题,与前面不统一
第195页 有错误
如果要写一本纳兰词评,连起码的词作都引用错,是不是有点儿太说不过去了?特别是针对那些刚刚入门,刚刚知道纳兰词的朋友,有非常大的误导性(比如“何事秋风悲画扇”,现在存世的所有本子都为“秋风”,可《当》写成了“西风”,结果造成时常有朋友来问我到底该是什么风,真是哭笑不得)。
现将所有书中错处整理如下,请买了该书的朋友务必看一看,更正一下——
(前为纳兰词,后为《当》中有错字的纳兰词)
第14页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蛰扫。采香行处蹙连线,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地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
第30页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即便各版本都对“从前幽怨应无数”有校订,但是无一是用“从来”一词)
第53页
采桑子
桃花休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
桃花休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第71页
南乡子
柳沟晓发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隔河。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蛾。
凄切客中过,料抵秋闺一半多。一世疏狂应为著,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
南乡子
柳沟晓发
灯影伴鸣梭,织女依然怨隔河。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凄切客中过,料抵秋闺一半多。一世疏狂应为著,横波。作个鸳鸯消得么。
(此底本用通本,娱园本作“御沟晓发”,“料抵”做“未抵”。)
第90页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第111页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第134页
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第151页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第166页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末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末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第172页 体例有问题
踏莎行
倚柳题笺(词略)
(通本无副题,娱园本副题为“寄见阳”,而《当》此词题目标注体例有问题)
第186页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鬓云松令
枕馋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第190页 未加副题,体例有问题,与前面不统一
于中好(词略)
(通本和娱园本词牌“鹧鸪天”,并有副题“离恨”)
第195页
秋水
听雨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 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昧。
秋水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又听,那又是、点点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 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昧。
以上的更正,都是纳兰词在前,而《当》的错误版在后,请大家注意~~
下面这个,是我着重要说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豌豆先把正确的纳兰词的两个底本一起放上来)
(通本)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娱园本)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然后我们再看《当》里的错版(在书中第159页):
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过这两个版本之后,豌豆要说——“何事秋风悲画扇”,两个版本都做“秋风”,而且存世的所有版本的纳兰词都做“秋风”,不知道《当》里“西风”从何而来,扰乱视听,误人子弟。
好吧,简单总结一下——
豌豆仅从纳兰词的角度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存在的问题:
1、选用的底本混乱不堪
2、错字太多
3、副题和体例上也存在问题
(把所有问题放在一起,就是下面这个了,看上去很乱也很吓人)——
第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4页 有错误
第20页 底本用通本
第26页 底本用通本
第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30页 有错误
第53页 有错误
第55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0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68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71页 有错误,底本用通本
第76页 底本用通本
第83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90页 有错误
第95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1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4页 底本用通本
第10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11页 有错误
第113页 底本用通本
第126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28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0页 底本用通本
第132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则为娱园本
第134页 有错误
第136页 底本用通本
第142页 未加副题
第151页 有错误
第157页 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有的地方用通本,有的地方用娱园本
第159页 有错误,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和内容都用娱园本,副题则用通本
第162页 无副题,底本杂糅通本与娱园本——词牌用通本,内容用娱园本
第166页 有错误
第172页 体例有问题
第182页 底本用娱园本
第186页 有错误,底本用通本
第189页 底本用通本
第190页 未加副题,体例有问题,与前面不统一
第192页 底本用通本
第195页 未加副题,有错误
第53页
采桑子
桃花休作无情死 《当》里是 桃花羞作无情死
第186页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当》里为 刬地东风 还有, 刬 字 读第三声是不?
还有,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当》中是 夜雨零铃终不怨
以下是引用桃源幽水在2007-5-3 10:49:22的发言:
第186页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梨花瘦。
《当》里为 刬地东风 还有, 刬 字 读第三声是不?
安意如这个好像做了解释的,说得也不全无道理,但是因他觉得不妥而擅改的确不妥。
这本书的词的错误豌豆已经纠正了。
不过我略读了一下文章,光语句的不通顺,词藻堆砌过于牵强的问题就不少。语言造作,没有深意和内涵
作者的观点过于片面,太世俗,有的纯属胡说!说严重点,安意如似乎没有任何对事物的判断赏析能力,逻辑思维还很混乱。
再谈她的长篇引用,多是东拼西凑,从资料上网上弄来得,有些语句还衔接的极不通顺。
书中的有些典故(暂且就这么称吧)是不具有确切的史事根据的,甚至还引用了不切主题的例子!印象里,书中还有一些引经据典引错了的呢!
说说全书总体感觉,文章千篇一律,观点一样肤浅,词藻一样枯燥,语言一样不畅。
此书前面就是安小姐“黄婆卖瓜”的一段话,我不认识安意如,但是读她的文章,让我觉得她描写的自己似乎是很虚伪的。
最后发表一下自己观点:要写书不要随便写,至少要潜心研究过
引用不要太多,东拼西凑,很没水平~~
语言的完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至少要前后一致,不要让人明显觉得是凑出来的。切不可言语虚无,造作无物。
·············
曹寅当时的诗为《题楝亭夜话图》: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此书中前言P6倒数第5行说“连顾贞观这个局外人都知道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这个错误好像···太离谱啦吧
说实话,这本书写的都很离谱···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