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浅尝】周鸣之:萨拉•凯恩戏剧集
萨拉•凯恩,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名字开始在戏剧爱好者口中秘密传念,好像一个幽灵,一个符号。她扁平、模糊、看不真切,缺乏印象,就连关于她的简介也显得千篇一律:千禧年前的自杀,抑郁症,极端的戏剧形式,暴烈可怖震撼恶心崩溃……然而这一切无不显得粗糙而武断。但或许萨拉•凯恩这个名字背负太多极端而矛盾的概念,以至于我们只有用极端而混乱的语汇才能靠近她。
从1995年开始,当时这位年仅23岁的姑娘便用极其自我的方式挑战着英国当代戏剧界。而接下来的4部剧作,无不是在艰难地超越着可能的限度,而每一步都走得好似剜肉刮骨。她仿佛竭力要摆脱地心引力而去,在虚悬的空中描绘出人在大地和血肉的泥沼中所经历的劫难与沉沦;她却又要钻到人心中去,去看从人心里萌发的芽如何被砍被烧被连根拔去。
《摧毁》(Blasted)和《清洗》(Cleansed)可以看作是同一旋律的两个声部。但无论是血腥暴力残酷癫狂还是孤独失落无奈绝望,似乎并不足以触摸到这两部剧作的精魂。在剧中那样布满硝烟和残肢的土地上,却仍然能够找到《菲德拉的爱》中同样纯真而勇毅的魂灵。如果死当真能够抚平一切捍卫誓约,哪怕底色仍然是墨然的漆黑,但总不能叫人丧气灰心。然而,到了《渴求》(Crave),萨拉•凯恩则似乎与这种底色逐渐脱离节了。剧中人物的空间放大了,变得没有背景没有约定没有承诺,他们的命运与前途持续处于真空的透明之中。然而,与前两部看似绝望的剧本相反,即使渴求着的人们喃喃絮语,透着光明而温情脉脉,他们的转机却始终没有到来。渴求最终主导了一场背叛,选择了一个模棱两可,似好不坏却没有将来的将来。而临终遗作《4.48精神崩溃》更被看作富于隐语意义的作者自述。萨拉•凯恩在患抑郁症期间,每天总在凌晨4点48分醒来,看着黎明前最为漆黑的时刻,她是在用混乱描绘着清醒的模样,或是清醒地睨视着触手可即的混乱?无论如何,在这二者中徘徊游走的作者,恐怕早已知道自己是如何都不能再看到第二天轰然耀目的阳光了。
萨拉•凯恩曾自言写剧是在让自己逃避地狱,却不想她的剧作竟成为地狱的最佳表述。但地狱,这真的是人可以承担得起的么?
[英]萨拉•凯恩著:《萨拉•凯恩戏剧集》,胡开奇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11月,32.8元。
从1995年开始,当时这位年仅23岁的姑娘便用极其自我的方式挑战着英国当代戏剧界。而接下来的4部剧作,无不是在艰难地超越着可能的限度,而每一步都走得好似剜肉刮骨。她仿佛竭力要摆脱地心引力而去,在虚悬的空中描绘出人在大地和血肉的泥沼中所经历的劫难与沉沦;她却又要钻到人心中去,去看从人心里萌发的芽如何被砍被烧被连根拔去。
《摧毁》(Blasted)和《清洗》(Cleansed)可以看作是同一旋律的两个声部。但无论是血腥暴力残酷癫狂还是孤独失落无奈绝望,似乎并不足以触摸到这两部剧作的精魂。在剧中那样布满硝烟和残肢的土地上,却仍然能够找到《菲德拉的爱》中同样纯真而勇毅的魂灵。如果死当真能够抚平一切捍卫誓约,哪怕底色仍然是墨然的漆黑,但总不能叫人丧气灰心。然而,到了《渴求》(Crave),萨拉•凯恩则似乎与这种底色逐渐脱离节了。剧中人物的空间放大了,变得没有背景没有约定没有承诺,他们的命运与前途持续处于真空的透明之中。然而,与前两部看似绝望的剧本相反,即使渴求着的人们喃喃絮语,透着光明而温情脉脉,他们的转机却始终没有到来。渴求最终主导了一场背叛,选择了一个模棱两可,似好不坏却没有将来的将来。而临终遗作《4.48精神崩溃》更被看作富于隐语意义的作者自述。萨拉•凯恩在患抑郁症期间,每天总在凌晨4点48分醒来,看着黎明前最为漆黑的时刻,她是在用混乱描绘着清醒的模样,或是清醒地睨视着触手可即的混乱?无论如何,在这二者中徘徊游走的作者,恐怕早已知道自己是如何都不能再看到第二天轰然耀目的阳光了。
萨拉•凯恩曾自言写剧是在让自己逃避地狱,却不想她的剧作竟成为地狱的最佳表述。但地狱,这真的是人可以承担得起的么?
[英]萨拉•凯恩著:《萨拉•凯恩戏剧集》,胡开奇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11月,32.8元。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