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赖明珠版本

朋友寄来了赖明珠版的《世界末日和冷酷意境》,第一次,有了,一本书的两个版本。
不知道日文的名字叫什么,总之,中文的有两个名字
《世界末日和冷酷意境》——赖明珠
《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林少华
才读了5页,就不能不把原来读完的林少华版翻出来比较,
因为,
实在差太多了。
林少华描绘的春树,
像是个表情收敛的中年人,
尽量用收敛的语气说话,即使心中澎湃,也只能从眼神中找到表情,
其他的五官,跟他任何时候的没有差别。
我觉得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写作方法。收敛,不动声色。平静,安妮宝贝也这样写字,不同的是,安妮的字更生活些,
林大哥的字,有一股厚厚的灰尘味道。
赖明珠笔下的春树,孩子气,不拘束于文字的形式,
经常自己发明一些诌有道理的名词,
然后对别人不注意的细节进行评论和研究。
这样的事情,只有小孩子才能办得到,当然是用孩子气的语气去说了。
所以她的文字,明亮,饱满,轻松。
花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句话,
就像生活中用好奇和感谢对待每一件日常的事情的时候,日常的琐事,也变得乐趣无穷。
比如赖明珠的春树说:
“为什么这么久了电梯还不开呢?我不知道。但稍微想了一下,所得到的结论是,‘电梯故障说’和管理员忘记我存在这‘不注意说’,两者都不妨排除。因为这不切实际。
“当然我并不是说机械的故障或负责人的不注意,在现实上不可能发生。相反的我知道在现实世界里,这种意外正频繁发生。
"我想说的是在特殊的现实中——我所指的当然是这笨笨的平平滑滑的电梯而言——也就是非特殊性应该可以权宜地当作特殊性的相反而予以排除吧。会疏于维护机器,或让来访者乘上电梯之后就忘记接下来的操作的粗心大意的人,难道会去制作这样一部古怪的电梯吗?”
但是林少华却是这样说的:
“我不知道电梯门何以这么久都不打开。略经沉吟,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机械故障之说和操纵人员疏忽之说及其忘却自我的存在这两种即使基础排除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不现实。……(林大哥,您在做文学评论的论文吧?)
我想说的是,在特殊的现实当中——当然是指在这种滑溜溜傻乎乎的电梯里面——不妨将非特殊性作为逆论式特殊性姑且排除在外。”
这个春树,不像是个童心未泯的人,有点像个学究怪人,阴沉着脸。
赖明珠,像悠扬的诗篇,季节在春季,天气舒服温暖,有小小的快乐。
林少华,在冬季,万物素裹,把心情也裹在深深的外套里面。
虽然,林大哥,他很理智,像个理科生,不管如何绕,他都分得清原理,
所以一开始,就奔句子的主题。
而赖明珠却像个文科生,
感性得体会除了结果之外的乐趣。
读她的句子,忍不住会把阅读的速度放慢下来。
因为个别的字、词,都很有自己的主张,
它们都是被精心考虑才安放到这个位置上,它们体现了做水煮鱼时被用心放下去的胡椒,一点点盐,一点点糖,一点点酱油,一点点麻油,这些都是极小的佐料,却最终带给你丰富的口感。
我是说,丰盛。
林少华的文字,表现了所以该表现的内容没有错。
却是一盘死咸或者死辣的菜,除了重点的口味之后,很单调,没有细节,
没有微妙的感受。
那些微妙的口感,其实,
没有用心地去翻译,没有安定满足的心境,没有语言文字的实力,
是无法做到的。
我想这是这里最没有条理的一片评论了。虽然有点个人情绪,但唯一想写的是,去看看赖明珠的春树吧,实在很有趣。
不知道日文的名字叫什么,总之,中文的有两个名字
《世界末日和冷酷意境》——赖明珠
《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林少华
才读了5页,就不能不把原来读完的林少华版翻出来比较,
因为,
实在差太多了。
林少华描绘的春树,
像是个表情收敛的中年人,
尽量用收敛的语气说话,即使心中澎湃,也只能从眼神中找到表情,
其他的五官,跟他任何时候的没有差别。
我觉得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写作方法。收敛,不动声色。平静,安妮宝贝也这样写字,不同的是,安妮的字更生活些,
林大哥的字,有一股厚厚的灰尘味道。
赖明珠笔下的春树,孩子气,不拘束于文字的形式,
经常自己发明一些诌有道理的名词,
然后对别人不注意的细节进行评论和研究。
这样的事情,只有小孩子才能办得到,当然是用孩子气的语气去说了。
所以她的文字,明亮,饱满,轻松。
花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句话,
就像生活中用好奇和感谢对待每一件日常的事情的时候,日常的琐事,也变得乐趣无穷。
比如赖明珠的春树说:
“为什么这么久了电梯还不开呢?我不知道。但稍微想了一下,所得到的结论是,‘电梯故障说’和管理员忘记我存在这‘不注意说’,两者都不妨排除。因为这不切实际。
“当然我并不是说机械的故障或负责人的不注意,在现实上不可能发生。相反的我知道在现实世界里,这种意外正频繁发生。
"我想说的是在特殊的现实中——我所指的当然是这笨笨的平平滑滑的电梯而言——也就是非特殊性应该可以权宜地当作特殊性的相反而予以排除吧。会疏于维护机器,或让来访者乘上电梯之后就忘记接下来的操作的粗心大意的人,难道会去制作这样一部古怪的电梯吗?”
但是林少华却是这样说的:
“我不知道电梯门何以这么久都不打开。略经沉吟,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机械故障之说和操纵人员疏忽之说及其忘却自我的存在这两种即使基础排除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不现实。……(林大哥,您在做文学评论的论文吧?)
我想说的是,在特殊的现实当中——当然是指在这种滑溜溜傻乎乎的电梯里面——不妨将非特殊性作为逆论式特殊性姑且排除在外。”
这个春树,不像是个童心未泯的人,有点像个学究怪人,阴沉着脸。
赖明珠,像悠扬的诗篇,季节在春季,天气舒服温暖,有小小的快乐。
林少华,在冬季,万物素裹,把心情也裹在深深的外套里面。
虽然,林大哥,他很理智,像个理科生,不管如何绕,他都分得清原理,
所以一开始,就奔句子的主题。
而赖明珠却像个文科生,
感性得体会除了结果之外的乐趣。
读她的句子,忍不住会把阅读的速度放慢下来。
因为个别的字、词,都很有自己的主张,
它们都是被精心考虑才安放到这个位置上,它们体现了做水煮鱼时被用心放下去的胡椒,一点点盐,一点点糖,一点点酱油,一点点麻油,这些都是极小的佐料,却最终带给你丰富的口感。
我是说,丰盛。
林少华的文字,表现了所以该表现的内容没有错。
却是一盘死咸或者死辣的菜,除了重点的口味之后,很单调,没有细节,
没有微妙的感受。
那些微妙的口感,其实,
没有用心地去翻译,没有安定满足的心境,没有语言文字的实力,
是无法做到的。
我想这是这里最没有条理的一片评论了。虽然有点个人情绪,但唯一想写的是,去看看赖明珠的春树吧,实在很有趣。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