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国的恋爱

假如我遗忘了爱情有多么美好,我就会翻开张爱玲的《十八春》,重温那些喜欢的片段。
最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看世钧和曼桢,一步步地喜欢上,百读不厌。他们的误会与分离,就没怎么读,刻意地回避开了。十八年之后的重逢,也是读了许多遍。
这是最中国的恋爱。大约,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体会它的温柔敦厚之美了。
没有看它的电影版《半生缘》。哪怕导演是许鞍华。总觉得黎明版的世钧,太好看了些,吴倩莲版的曼桢,面相刻薄了点,都不是想象中应该有的样子。
按照我的观点,这两个演员怕是比宝玉和黛玉更加难选。
总有人问,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过?这个衡量标准难找。但《十八春》可以提供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
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像是千载难逢的巧合。世钧常常听见人家说起某人某人怎样怎样“闹恋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那些事情从来不使他联想到他和曼桢。他相信他和曼桢的事情跟别人的都不一样。跟他自己一生中发生过的一切事情也都不一样。
答案就是三个字——“不一样”。虽然做的是烂到不能再烂的俗套,可你由衷地觉得自己这档子事,跟什么都不一样,有意思之极,好似亘古以来人类从未恋爱,两个人是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神迹一样。倘若低调一点,就是世钧的版本:你相信你和他(她)的事情跟别人的都不一样。
我所知道的最动人的情话,也是来自于《十八春》里曼桢的情书:“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
虽然,曼桢也未能做到,但只要有过这样真挚的心思,想要穷尽永远,也就足够了吧。
最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看世钧和曼桢,一步步地喜欢上,百读不厌。他们的误会与分离,就没怎么读,刻意地回避开了。十八年之后的重逢,也是读了许多遍。
这是最中国的恋爱。大约,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体会它的温柔敦厚之美了。
没有看它的电影版《半生缘》。哪怕导演是许鞍华。总觉得黎明版的世钧,太好看了些,吴倩莲版的曼桢,面相刻薄了点,都不是想象中应该有的样子。
按照我的观点,这两个演员怕是比宝玉和黛玉更加难选。
总有人问,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过?这个衡量标准难找。但《十八春》可以提供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
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却好像是千载难逢的巧合。世钧常常听见人家说起某人某人怎样怎样“闹恋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那些事情从来不使他联想到他和曼桢。他相信他和曼桢的事情跟别人的都不一样。跟他自己一生中发生过的一切事情也都不一样。
答案就是三个字——“不一样”。虽然做的是烂到不能再烂的俗套,可你由衷地觉得自己这档子事,跟什么都不一样,有意思之极,好似亘古以来人类从未恋爱,两个人是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神迹一样。倘若低调一点,就是世钧的版本:你相信你和他(她)的事情跟别人的都不一样。
我所知道的最动人的情话,也是来自于《十八春》里曼桢的情书:“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
虽然,曼桢也未能做到,但只要有过这样真挚的心思,想要穷尽永远,也就足够了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