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肖像

德国摄影师瓦尔特花了6年时间拍摄的一组肖像集,几乎所有人的肖像都由两张照片组成,生前和死后。各种职业,各种年龄。肖像之外的,是每个人在临终前那段时间的状况和采访。
从照片上,看不到太强烈太多的情绪,大部分人在活着的时候,脸上有的,是不甘心,而当生命结束,几乎都是那么的平静。其实死亡,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对不?!
注意到了这么一个机构:临终关怀医院。所有的照片,都是在各个临终关怀医院里拍摄的。
临终关怀,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香港译为“善终服务”,台湾译为“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很人性化的机构。看起来国外在这方面是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从书里可以看出来,病人们在医院里感受到了温暖,找到了安宁。但曾经看毕淑敏写过,她到过国内的很多家临终关怀医院,感觉似乎不是太好。
2006年4月16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在北京成立。很好的消息。
当生命的消逝已经迫在眉睫,不可挽留,那,带着微笑,带着温暖和爱,有尊严的死去,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从照片上,看不到太强烈太多的情绪,大部分人在活着的时候,脸上有的,是不甘心,而当生命结束,几乎都是那么的平静。其实死亡,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对不?!
注意到了这么一个机构:临终关怀医院。所有的照片,都是在各个临终关怀医院里拍摄的。
临终关怀,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香港译为“善终服务”,台湾译为“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很人性化的机构。看起来国外在这方面是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从书里可以看出来,病人们在医院里感受到了温暖,找到了安宁。但曾经看毕淑敏写过,她到过国内的很多家临终关怀医院,感觉似乎不是太好。
2006年4月16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在北京成立。很好的消息。
当生命的消逝已经迫在眉睫,不可挽留,那,带着微笑,带着温暖和爱,有尊严的死去,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