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杜甫《雨過蘇端》

讀書筆記:杜甫《雨過蘇端》
屯不寧 2019.11.12

杜诗难懂,多在沉郁顿挫四字,其情其意非经细细琢磨确是不易解得。《雨过苏端》即为一例,此诗字句简明,足堪略通诗义之大概,但诗意的情深处和精彩处却又不在概略所通的明面上。
雨过苏端。雨天访友,非为野趣雅兴之所至,实是脾性相投音声相和的吸引。诗中能见杜、苏二人同属贫窘困厄之交,颇有患难遇真情的倾心和慰藉。过,拜访;是诗人的有意拜访,而不是一次无意的路过。
全诗以前四句为首段,写雨天访友的起程。鸡鸣早起,却见风雨交加。雨是时雨,久旱逢甘霖,自亦是喜雨;只是,雨虽时雨而喜则未必,毕竟贪早空腹意在赶路访友,——有雨便路泥泞而难行。喜,是时人的喜;愁,是诗人的愁。诗人本该有愁,但又因其有友可访,这愁里自也就透出几分的好来,而这好自便是那苦中作乐的积极的精神状态。至此,我们需要在“雨过苏端”四字中读出更多的感情色彩来,变“雨天访友”为“冒雨访友”。总体上,首段约有三处细节值得一提:
一,鸡鸣与无食,一写时间一写心情和自况。在我的记忆中,有古人早起不下床就食的事情,——我确认这真的有,睁开眼便得先吃点东西再起床……只是苦于记性太差,已是死活记不起此一细节的所在书目和所在段落,便无从查考,甚至于无从确认下床前的这一餐与早餐正餐之间该是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虽其如此,但这些未知却于诗句中那早起空腹即赶路的语义所指向的迫切心情的解读倒是并无阻碍,而诗人那无人伺候起床的境况亦是大抵可知。
二,久旱云亦好,诗人以云代雨,此云系指积雨之云。此句另有直接使用“雨”字的版本,作“久旱雨亦好”。两相推敲,云字要好过雨字:雨在近处,云在高远处;一为近景,低头能见,一为远景,抬头方有;无论是从冒雨也要访友的诗意上看,还是从状物描写的画面感及艺术效果上看,抑或从象征隐喻的修辞角度看,云字都要胜过雨字。
三,单就“杖藜”的词义看,一指藜杖,一指杖藜以行(以藜为杖徐徐而行,“行”的是人而不是杖)。粗略读来,两者大差不差,任取任弃都无碍于诗义的解读;但若结合到后三字的“入春泥”,不同词义间就差异明显了。藜杖入春泥与杖藜以行入春泥,前者为近景所见,叙述视点在诗人身上,(诗)人在景外/镜头外;后者则是远景所见,只能由第三人看到,(诗)人在景内/镜头内。视点的稳固、诗意的起承和画面的灵动,三者均需要解杖藜为藜杖,而非杖藜以行。但在词义之外另有修辞文法的问题,要求我们用借代的逻辑把杖的行于语义上解作人的行,取词之“杖藜以行”义,只是,就画面说仍然只能是——人在景外,意即,(诗人所见)行的是杖而不是人,是以杖行代人行,还是近镜头。
又下八句为第二段,写诗人与苏侯的相交。两人的相交,表面上看虽然都是些热情招待和酒助谈兴的路数,似与其同他人的欢饮无异,但内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惟其可记者尽在诗人深深地为苏侯的襟怀和抱负所倾倒所折服处,亦在同道中人更复同样境地的悲剧处可怜处共鸣处,于是,两人自然就有了说不完的话和见不够的面,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相约和相会。尤其不可视“诸家忆所历,一饭迹如扫”却独独“数过”苏侯的原因为苏宅主人那“呼儿具梨枣,浊醪必在眼”的热情。切切。另附几条的本段注解:
一,诸家忆所历,一饭迹如扫。诗人忆及所历诸家,其与另外者的相交,多是些吃完喝完也就吃完喝完算完了的泛泛往来,没有什么值得的记忆来留下,更没有什么多大的欲望去重聚。虽然在这一饭的热闹中尽有世故人情的道理,拱手作揖之际的呼朋唤友和酒酣耳热之时的称兄道弟,大有相交遍天下的乍看之下的光鲜和艳丽……诗人不是不明白如此这般的处世之道,也并非孤僻到要拒絶这般如此的相交之风,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所历诸家”了;诗人只是有些身不由己的怅惘和心底深处的坚持,一边是相交满天下的闹热,一边是“知心有几人?”的清冷,——惟其辗转腾挪于热与冷之间,方可深知苏侯的难得与可贵。冷热交激,世情如此,我辈又能奈其何?如此感慨者,必是先有深省后有无奈。人生但能得一知己,足矣。这两句诗虽是实写苏侯,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那显见的诗人自画像——努力去和其光而同其尘,却总有一丝放之不下的梗介忠直,终是把自己活成了太多圈子里的异类和他者。
二,苏侯得数过。诗中侯字非是爵位而是一种尊称,多为仕宦文人所用,在用法上颇类于“先生”:“侯”上冠姓,尊称;可以单独称人作先生,但不可以单独称人作“侯”。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得”,与“失”相对的得,得失的得。前条于此一点已有详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得。需要重复强调者,全在“得”相对于“无”的颇可庆幸和“冷”相对于“热”的颇可叹息。另外,“数”读若硕,三番五次、一再地、屡次、多次的意思,非确数,但言其多。既言其多,为何不用万千百呢?合理性。毕竟本诗通篇的调调里实在没有什么浪漫与夸张的空间,而只是诗人那细腻沉郁之心声的工笔铺叙。
三,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两个可怜人的相互珍重和一个可怜人对另一个可怜人的热情欢迎……苏侯宅里虽不至于揭不开锅,但字里行间又隐约可见其远非大富大贵之第;能招待得起朋友,也只是些山野物产,应和起后句的“浊醪必在眼”,不免叫人想起改开初期那拮据农家对于贵客的招待,尽可能地准备出最丰盛的吃食,即便这会是十天半月的全家开销甚至于是经年所积的镇宅之物,——为的不是面子,只是那真情实感的檏素表达。两相比较,虽然两下里那主人的家景是迥异的,但后者的存在却足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到前者的情形和情谊。
四,浊醪必在眼。“必”之一字醇洌无匹余音绕梁,一见前条有关苏侯家境的文意,一见前条有关主人情谊的文意;另者,“必”不表达任何与贪杯有涉的语意,诗人贪的不是杯而是人,主人致的也不是酒而是情。浊醪,可以直接理解作浊酒,亦可探究醪字的本义而视其为一种米酒,无可无不可,因其词意重心不在“醪”而在“浊”。混浊的杯中酒,混浊的世间路,混浊的半生人……浊酒多俗劣,随时(境遇好或坏)都能有;清酒多名贵,没钱喝不得。浊酒对知心,满满可见的正是前句的“也复可怜人”,是承前呼应亦有与后钩连——“粮粒或自保”。
后八句为第三段,从二人的欢饮过渡到诗人的自况——
一,稠,《说文》,多也。
二,委,《说文》,委随也。“碧委墙隅草”的句意甚明但其义却是有曲:句义中心词是碧字,是青草的碧色;是先行注意到了色彩,对应上句那屋角花的稠密的红艳,然后才注意到了这碧之所来——墙隅草;而这碧的蔓延又是曲折往覆的,随草而在,诗人用隅草之委对应花红之稠;此外,是屋角处生有的野花和野草,不是高雅情趣下所培植出的室内花草,而这样的屋子竟能成为主人盛情款待客人的地方,——又见苏侯的境况,又见两个可怜人。
三,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如果撇开前一句,粮粒或自保的或字的释义就比较杂乱,旣可以用作代词表示“有→有时”的意思,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有和能”的意思,甚至于用作无实义的语气副词亦无不可;但因为“况蒙霈泽垂”的语境存在,死死地限制到或字的语意为“有”和“能”;是极其肯定的“有”和“能”。或有问,旣然是极其肯定,诗人为什么不用更少歧义的“有”字或是“能”字呢?因为“有”和“能”不能够取代“或”之语意的多层次性:首先,需要在况蒙霈泽垂句中读出“靠天吃饭”的语意;其次,要理解到当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时那农人内心深底里的不安全感的挥之不去,即便是丰年也得备荒,——靠天吃饭与储粮备荒这茬事儿,甚至于在八九十年代的我国农村也仍有种一年备三年的成例,而夸张些的古代官储标准则是“九年(积粮)为丰,六年为欠,三年为荒”;第三,要注意或字那多义性的用途,能在极其肯定的有和能的深底里埋上一丝明日之不可知的隐忧和顾虑,极其顽固的不安全感的存在,指向的是战乱世离乱人那扔不掉的漂泊感和徨惑感。明天——在哪儿?听天由命而已矣。外喜内忧,内忧于外喜,笑着哭,更添其凄苦。至此,我们才可明白“垂”之一字中看似是天恩有施其实却是满满的命不由己的无奈和悲哀,这是战乱世离乱人的无奈和悲哀。
四,拨弃不拟道。拨弃,摒弃;不,表示否定的副词;拟,诗中取谋划、谋求义;道,指的是那条能与妻小团聚的道和路。毕竟正值战时,路多阻隔和断絶,若定要与妻小团聚,势必得如今人旅游前的行程规划那般预作细致的安排,以防难随人愿甚至于遭逢不测。可是,诗人分明用的是一个否定的判断:不花这些功夫,不做这些努力!这是在表达诸如大难临头即当抛妻弃子各随天命的意思吗?不是。“拨弃不拟道”所在的小语境是前一句的“妻孥隔军垒”,因此本句作为诗人真实境遇之白描的解读便须借助于事情所固有的两种属性的区分:一为主观不愿,一为客观不能。显然,因为小语境的存在,诗人抛妻弃子又找之不得的悲剧的发生,尽由时局所成。战乱离人的无奈,在史书里在故事里并不鲜闻,这与夫妻情分的多和寡无关,——此处,我们需要的不是反例而是常情。非是不愿拟道以行,而是军垒阻絶着两下里的相向而行,甚至是各自安身于何的消息都怕是不得而知的……注意,因为拟字可以叚借为“疑”,怀疑的疑字,是故有人解此“拟”为“疑”,则本句句义就成了:末了述怀道志,絶无有改于自己素常所禀之道(有国才有家,先天下而后自己),即便是于此乱世中遭逢有妻小两隔的悲和苦。仅就字词义讲,此说自是能通,但若就全诗文意、旨趣和气脉的连贯性上看,此说就错得离谱:尾句抒怀,还是拿妻小的悲剧来抒怀,既显突兀(此说所解之义不合于承前而来的自然的感情升华之脉,是以有突兀的失当),又显浅陋(当语义浅白遇到话题转换之突兀……马屁精,投机者,伪君),更显无耻(牺牲精神的推出是需要前面有恰如其分的因果铺垫的,没有铺垫的口号就只是一句轻轻松松即能喊出的口号,干巴巴地缺少足够不无耻的分量和力量)。
承接时雨访友的欢喜心情这一感情线来緃贯全诗以落于细处,我们自会看到杜甫这个人的痛苦纠结:无一处欢喜中没有忧和苦,无一处忧苦中没有欢和喜——
一,有友可访,好事儿,对吧?雨路泥泞。
二,雨路泥泞,坏事儿,对吧?有友可访,以至于杖藜非得入那春泥然后才好显出诗人的心情来——没有愁的景,只有愁的人。
三,早起身体好,对吧?空腹赶路。
四,一饭迹如扫的应酬,惹人烦,对吧?想来总也得是欢欢喜喜到诸家的吧……
五,总算觅得一知己,好事儿,对吧?也复可怜人。
六,一个可怜人,挺伤感的,对吧?喜出望外有友来访。
七,酒逢知己,好事儿,对吧?屋内有野花和杂草(主人生活并不优渥)。
八,主人生活不优渥,惨事儿,对吧?亲宾緃谈谑。
九,开怀畅饮高谈阔论,好事儿,对吧?喧闹有衰老。
十,喧闹有衰老,挺惨的,对吧?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
……
此即沉郁顿挫之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