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门”与世界的“网”

因为年轻时一次偶然的事件,卜正民结识了代尔夫特这座城市,同时了解到代尔夫特的一位著名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为«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为历史学家以后,当卜正民回顾代尔夫特和维米尔时,发现了其与十七世纪全球化黎明之间全球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诚然,强行将代尔夫特和维米尔作为全球化的标志是牵强的,但卜正民意在通过维米尔画作中的细节,作为一个“门”,将我们带入将世界带入经济全球化的贸易“网”中。
通过马可波罗的宣扬,欧洲普遍将中国看做一个贸易的黄金之地,而中国出产的各种奢侈品,如茶叶、丝绸、瓷器则让欧洲民众陷入疯狂,通过对美洲资源的掠夺,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白银,并将其用于与中国的贸易,由此便形成了一个跨越欧州、亚洲和美洲的一个全球化贸易网络。在这之中,北美的毛皮、南美的白银、非洲的黑奴、横扫人类世界的烟草……相继被卷入贸易的链条;为寻找通向中国之路的探险者,力图打开中国贸易和传教之门的商人和传教士,面对外来冲击有些无所适从的中国政府,那些勇于闯荡南洋甚至付出生命的中国人……演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维米尔的帽子»再一次展示了西方汉学家的写作实力,堪称又一部“以小见大”的历史著作精品。
“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冲击,同样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十七世纪的第一次全球化大潮中,中国落后了,并遭受了百年的屈辱,面对如今世界更加猛烈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应该何去何从,确实值得从历史中去反思和寻找答案。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绯村拔刀斋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