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真正的自己
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问自己——“我是谁?”
年岁渐长,纷繁的杂事偶尔会引开注意力,可这个问题却始终萦绕心头,久久不淡。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我究竟是谁?我从哪里来,又最终将往何处去?
经历的多了,慢慢发现,冥冥中,你所看见的,你所想要知道的,乃至你渐渐能够接受的道理,其实本就在你心里具足着。何时何地,用何种形式再次激活心底的记忆,只不过是一个机缘的问题。
回望自己心路,现在渐渐明晰,原来我始终走在一条追寻本真的道路上,或许有过迷茫,有过偏失,可方向应该还是对的。在什么还不懂的时候,诸子百家中我就莫名倾心于老庄,对他们那种遵从本心,道法自然的境界,发自心底的认同。对法家和儒家不太感冒,总觉得法家过于功利,而儒家又太过刻板。(最近读了王阳明的《传习录》,对儒家思想有了深刻的改观。致良知的观点,我深表认同)
后来,又接触了佛家,也涉猎了一些西方的心理学。初读佛洛依德,就不是太喜欢,直到多年后接触荣格,突然大悟,原来荣格才是我认同的方向,怪不得初时就会觉得和佛洛依德有那些隔阂。其实,谁对,或者谁错,个人都无法客观的判断,你最终所接受的,不过就是你自己心底深处早就埋藏的认知而已。
一路成长,草草读过一些书。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心理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就如同王阳明的成长经历,早年涉猎诗词、佛道,直到龙场顿悟,方找回本心。临逝前,推开禅院大门,室内做一涅槃高僧,却原来是他自己前生。这个转折,折的恰到好处,也真正道明了世间真理。三万六千法门,最终归一的,其实是同一个“道”。
现在回想,越是在“无知”的情况下,心底的“真”越是能够凸显。就如孩童的眼睛总是最纯净,能够看见许多成人看不见的世界一般。《赛斯书——时空之外》里有一段所说,也解答了我多年疑惑,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各种教派相互指责,诋毁,信奉着各自的神袛,那么究竟谁才是真理的代表?
《赛斯书》天人之书,娓娓道来,我读来却不难懂,想来或许在心里早就认同多年。翻翻手边的预读书单,再看看往昔读过的书目,这条路的方向越发明了清晰。听从本心的指引,找到真正的自己,此生修行的目的,简单明了!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