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仍可触摸

当你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天时,往往懵懂无知,通常要很多年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从那不显山不露水的一刻开始,已经决绝地扳了道岔,轰隆隆驶向偶然又必然的远方。文学,很多时候就是帮你一遍一遍进入别人的眼睛去看他者的生活,甚至进入别人的内心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编辑总结辽京这部小说集《新婚之夜》为“当代中国女性的困境启示录”,确是恰如其分。五篇中短篇小说共同的主题,就是观察并呈现女性日常生活的困境,表面看一个个若无其事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内里却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开始阅读这本装帧精致的小书时,我的心里也正一片兵荒马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学习生活各种担忧而又无奈;作为妻子和女儿,很多家事无法兼顾;作为个体,工作糊口与理想追求矛盾冲突……并不是一件两件单独的事情、具体的烦恼,而是一种复杂纠结的常态,往往一件事还没愁完早有五六七八件一拥而上万马奔腾。于是,对第一篇小说《我要告诉我妈妈》里那个一步步走向崩溃的母亲产生了极大的认同,尽管经历并不相同,却很想揽住她的肩膀跟她说,就,哭一会儿吧。
两代单身母亲、孩子的困境,看似迥异却难免重复的命运,原生家庭的创伤像一个无法摆脱的不定时炸弹。从泥泞走向另一滩泥泞,从痛苦逃进另一份痛苦,情节进展较快,人物性格暴烈情绪饱满,拼命拼命地努力忍着最后却还是走向崩溃。小孩子的温柔隐忍懂事更是揪人心疼。这是唯有有着切肤之痛的女性作者才能写的出来的女性生活。
从这个开篇就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具备成熟的叙事能力,展示出她写作上的雄心和潜力。辽京以一种可称为天赋的敏感去捕捉和把握那些快速掠过的细微情绪,描述一些不方便描述的事实,且不乏金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对他人的痛苦和处境很难理解,更遑论感同身受,能体味并呈现那种热闹之下、不被肉眼看到的事实,这种感受力和把控力天生就该用于写作。
第二篇《模特》是出轨的故事,不育,家境悬殊,夫人与情人,困境激发的恶意,平静下的激流……其实故事主体可以说挺套路的,但叙事比较稳,信息量大却不局促,回环勾连,有限的笔墨展示了丰富的故事侧面,各个人物着墨不多但性格都比较立体,可以说是完成度很高的短篇了。
《看不见的高墙》是个中篇,若即若离的恋爱关系,节奏比较迟缓,两个原生家庭破碎的年轻人互相理解不断走近但终究不能互相取暖,总会一次次撞到“看不见的高墙”,题目起得非常精妙。两具年轻的肉体可以抱在一起,但两个沧桑的灵魂却始终被巨大的阴影拖扯着,无法靠近。
其实单独看的话,这种节奏没问题,本身就是想要营造那种一而再再而三在交流中互相撞墙的无奈,就好像盆景,虽然每一处扭得压抑难受,但要体现的正是这种无解的困境本身。只是放在这本书正中间(五篇中的第三篇),从阅读体验上来说会有点吃力,比起前两篇就有点泄气。也许跟第四篇互相换一下位置会更好一点。
另外,第二三篇是以男主角为第一人称的,女作者对男人心绪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有点标签化。就好像一个资深汉学家解读中国诗词,不能说他说的哪里有什么不对,但就是有点“隔”。这种“隔”,我倒是觉得也没什么必要非得去克服,可以扬长避短,多用自己更擅长的女性视角。但对于一个有追求的写作者,扬长避短有时候意味着懒惰,辽京应该得算是个有野心的写作者,有创作热情,愿意认真做多种有份量的尝试。第四篇《一个人的罗生门》很有实验性,完全靠一个人的台词铺陈。
不能说是独白,很多话不是对着读者说,而是有讲话的对象,读者就好像,在偷听别人讲电话的感觉,讲的人嘴碎所以可以拼凑出对方的信息。先开始很惊艳的,读到后面稍微还是啰嗦了些,如果能再精简掉两三成的体量也许会更精致些。最后的翻转也缺点力度,不太对的上对“罗生门”的期待值,会有一点失望。
完全用一个人的台词有点太困难,这种极致的技巧限制,更像是作者对自己的一个锤炼,一种挑战极限的尝试,而不太在意读者的阅读体验。或许不用这么极端,可以结合内心独白或者别的角度,既方便漏出更多信息、增加干扰和翻转,又减少对女人碎嘴的厌倦。
第五篇《新婚之夜》,几个朋友在婚礼后蜜月前的一个下午不由自主地聊起一位早年去世的女同学,整个场景写法上有点面熟,但探讨的问题还是少有触碰的。青少年不自觉的霸凌,关系内的强暴……在新婚之夜这样重要的日子里,女主角觉醒到的并不是新生活的幸福,而恰恰是最黑暗又难以言喻的痛苦。结尾虽比较绝望,但女主有了一定的自我觉醒,也不可谓不是一点希望。生活本身未必有希望,但毕竟有人观察有人记录有人阅读本身就已经是逐渐改善的希望所在了。就像大先生所述,在起火的黑房子里醒来固然是痛苦的,或许比无知觉死去更苦,但醒了总还有一丝打破、重生的希望。希望这东西,谁也不敢说没有,毕竟希望是在未来。
合上这本书,第一二篇都有离婚和失控,第三四五篇都涉及强暴,所呈现的困境更多来自男女关系,缺一点悲悯和更宽广的视域,女性的困境从来不仅仅只是女性的困境。女性生活有很多黑洞,能被观察并展示是进步的,整本书调子未免失之灰暗了些。稍微缺一点更深入的思考,文字和技巧可以更节制一些,有些地方还留有模仿的痕迹,多少刻意了点。但,作者有天分有勇气又努力,假以时日,更多的创作之后,颇有成为优秀小说家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