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灿灿》:即使是一塌糊涂的人生也要过得滚烫且灿烂

身而为人,如何过一生? 如果生活在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小城镇,如果人生中有诸多缺失,例如父爱、母爱、教育、友谊、爱情、美食、华服,甚至可能缺失智力、健康…… 你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也许可以决定如何走过这一生。 人生灿灿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讲述了14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 小说的故事背景,大多是西北的城郊结合部,主人公有父母双亡的、得了癌症的、单亲家庭的、和人私奔的、对体制不满的、反抗父母媒妁之言的、被家暴的…… 这些人,甚至都算不上“普通人”,他们身上带着特殊的伤口,他们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人物,但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一潭死水。 这本书文笔很一般,也没有太多的曲折情节,作为小说,无论是文字还是情节,都算不上惊艳,但文中体现出的小人物的生活,却有些“触目惊心”。 走出去,你是可以无牵无挂? 《兰州莎莎》里,王斌临走前对莎莎说: “高考后一定得离开兰州,你看这破地方,山包着,谁穿着,天生就只能是个种地的地方,最大的除夕也就是酿酿酒。你得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才是发财的地方。” 《蝉的歌》里,单亲家庭的女孩夏蝉,最终离开家乡远走异国。 《兰子河边》里,被养父母从心理上抛弃的青海姑娘阿柠,和男友一起定居厦门。 小城镇里太讲人情世故,人和人之间熟得几乎没有隐私,何况经济也不发达,只有走出去,普通人才能得到更多机会。 但是走出去,你是否真的可以无牵无挂? 父母是我们在家乡的一团风筝线,无论你飞得多远多高,只要他们在那里,你的心总会被一根线牵着,那头拉一拉,你就回来了。 小说中这些人,离开的都是无牵无挂的。只有《兰州莎莎》里的莎莎,留下来继承了养父的工作——开拉面馆。或许这也是因为她对养父的情意所在。 对抗社会规则,你的力量够吗?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社会总有它的规则。而规则总是少数服从多数,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你只是被规则推动前行的个体。 《愁容骑士》中,一位高中音乐老师,总是被物理老师或者其他主课老师霸占一周一次的音乐课。这在我们的中学阶段是再常见不过的,有些高中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开设音乐课、美术课,甚至是体育课,在高中三年因为“高考不用考”而总是被主课霸占。这都是见惯不怪的事儿了,但作者却借音乐老师之口说了这样一番话: “抛弃了音乐戏剧、诗歌文学的教育,是一种丧失美感的教育,是一种骨瘦如柴的、激素式的速成教育,是一种塑料泡沫工厂式的骨架教育……” 《文机器猫的人》里,这个靠给人当“托”赚钱的男人,最初是“托”的受害者,他在一次看到关于“从众心理”的测试节目后,酒后吐真言: “世人都是这样蠢的。你看看,最近不是流行什么炒股?一看别人都炒股,一些个愣头青也一头扎进去。别人都赚钱了,我何必跟钱过不去?好嘛,你了解股市吗?你买那公司的股票,你连别人大老板,什么‘塞意欧’的,姓甚名谁都不晓得,最后赔光了还要搞跳楼!” “别人都做的事情,你为什么也要做?” 爱你所爱,你的勇气够吗? 即便是2019年,封建社会早已远去,还有多少人的婚姻,是靠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恋爱、结婚,究竟是因为活得寂寞想找个人陪,还是到了年纪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贺兰山下》里的春生,他不喜欢父母看中的“好女孩”黄姗,偏偏爱上了“坏女人”杜秋莼。 《七月公园》里的大学教授徐良,幻想自己有一个“完美爱人”,却因为得意门生写的一首爱情诗,被戳破了梦幻的肥皂泡,最终跳了楼。 《赤裸圆舞曲》里,老何看中了苏姑娘,却因此带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 爱一个人不容易,遇到两情相悦的爱情更不容易。 但,这能成为你放弃爱情的理由吗? 这些小人物并不认命,他们和命运抗争,和自己较劲,即使是蝼蚁般卑微的生命,也在努力让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