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存希望,便是人间值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到底是”人间不值得“还是”人间值得“呢? 其实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全看你怎么去看。 看过一句话”你之所以痛苦,在于你想要的是得不到的东西“ 而《人间值得》这本书,贯穿全文都在表述的几个观点: 1、不要对任何人有太多的期待,这世界上不会有人一直陪伴你,你所过的大部分时光都是自己在经历,要享受孤独。我总结一下,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牢记”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不要一天总是期待那些有的没的。没期待就不会失望吧。 2、对于未知的恐惧不要担心,反正担心也解决不了,现在担心还不如到时候担心。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3、定个小目标,要善于忍受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不要和人比较,一直和人比较会陷入更多的痛苦。 Ok,以上,我全部赞成,并且坚信能够全部做到上述几点,那基本就会六根清净、立地成佛了。 但是,人生于世,如果真的可以不对任何人抱有期待,不对任何事情有恐惧,忍受生活的不好,远离所有人不进行任何比较,那生活还会继续吗?我们还生活在这个群居性的社会中吗? 我看过一句话,“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虽然明白了这些道理,但是你未必可以做到。我理智上可以理解“别人不帮是本分”,但是当生活中真的遇到这样的人,“请问一下这里怎么处理?”“自己看”,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能够毫无感情波澜吗?感情上可以接受吗?我明天就有一个很重要的演讲但是现在还没有思路怎么处理,我真的可以坦然面对吗?我觉得是不能的。生活中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的能做到的没有多少。书里讲的很好,我几乎赞成80%以上,但是是否可以对读书的人有所帮助其实我是保持怀疑的态度的。因为我一向觉得,“人生中总是有很多不得不走的弯路,要自己经历才会明白”。别人告诉你,“孩子,你离家太远去上学会很辛苦的”。我不信,就算我当时真的听了他们的话没有选择远离家去读书,以后回想起来也会觉得是个遗憾。但是当我真正的做了这件事以后,我发现是的,是很辛苦。但是,自己选的路怎么样都要走完。 我知道,对任何人没有期待就真的不会失望,但是如果生活中真的是只剩下了自己,对所有人都失去了期待,那么还有什么希望呢?我赞同这个观点“人生的大部分重要的选择重要的时光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但是我依然期待着,下一次,再下一次的重要时光是可以期待有人分享这些时刻,是可以期待有人会为你付出的。因为,这也是相互的。不再期待任何人,其实也是所有人失去了对自己的期待。我的观点是,要有所期待,只是要去期待正确的人。如果那个你所期待的人一次次的让你失望,那不过是因为ta不值得你期待而已。不再期待,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保护,我们本不必如此。 我知道,不去和人比较就不会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堪,可是同时你也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认为,不是不去和人比较,而是掌握好正确的比较方式。不因为有人不如自己而沾沾自喜,不因为有人强于自己而过分忧虑,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矣。 这本书大部分的言论都出自于一个90岁的老人口中,活的久了便很多事情都看开了,人生有很多大智慧值得借鉴,但是书里一些事情说的太绝对了。毕竟,我们大部分的人还没有活那么久,我们还不能如此淡然的面对人生。也正是因为还不能,所以还有年轻的活力,年轻人和垂暮老人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此吧。 最后,我觉得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这位老人的一生,也许在她看来有着内心的安静便是幸福,可我看来她并非很幸福,毕竟她的婚姻算不上圆满。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自己能够认可自己的生活,当活到最后的时候能够觉得自己这一生圆满了,那便是最好的。 所以,人间本就没有值得于不值得之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过成了你想要的样子,那便是值得,反之亦然。 这世上,人心有多好,人心就有多坏。这世界,有人多么不幸,便有人多么幸福。生活,没有那么多的不堪,也没有那么多的阳光,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尽可能的去解决不堪,去拥抱阳光。 只要心存希望,便是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