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可以用很多方式以及用各种意义来言说

艾科的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本书第一章讨论的是《论存在》。这直接把我引向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在卷四开篇写道:“有一门学问,研究存在,且把存在当作是其所是。”
吴寿彭的中译本是这样翻译的:“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秉赋。” 译者注释:把希腊动字“存在”翻译为“实是” 。乃各为其“是” “是”通“有” 即“存在”。
艾科说亚里士多德用的是to…on 如果说 to one on 就是指我们把实是当作实是,那么就成了对所有人都常见的存在了。在这层意义上,存在是抽象之维,用具体语词表达所有客体,具有无限外延和虚无内涵。相当于在说一个存在指称一切又毫无意义。这样的存在可以作为“本体” 。亚里士多德在卷七,三章中这样使用:“本体不加命意,可应用于四项主要对象:怎是,普遍,科属,底层。” 艾科这样解释:quod,quid,erat,esse。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概括了本体的性质,显示了它可以以底层为主词,而其余便为之云谓。(以物质为底层,以形状为科属,二者结合为普遍,完全的整体为怎是)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存在论最终被经院哲学家理解为ens (i)。 我们姑且称(i)为存在实体。存在还有另外一个词,being (ii) 德语对应于(i)的词是Seiende 对应于(ii)的词是essere
然后就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中心问题:我们如何谈论存在。存在可以用很多方式以及用各种意义来言说。(1001a 33) 按照巴门尼德的观点,万物皆是一,一既天下一切存在,事物不异于存在。存在之事物可以被各种方式与意义来言说。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方東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