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输的结局……

第七章:结尾处,有对本书的小结。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近代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著作《原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中国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处在"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结论。而《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的《明<太宗实录>年终统计的再检讨》基本上是对明朝和当时的英国做了一次国家税收对比分析: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5137/
明朝的税收构成很复杂,因为所有的项目大多不是使用货币,而是钱,粮,马,盐等项目一一列出的,虽然最后折算成银子大约是3000万两,是同期英国的10倍,但英国国王的账本上全部是以英镑为单位的,这就是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在统计和管理上的差距。经过了改朝换代:到了清代,整个国家的总收入还是3000万两(300年间税收增长为零?而人口却增加2倍……),这个数值和当时英国国王的收入已经相差无几,而且英国国王收上钱,还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1块钱可以当2块钱花,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言而喻……
所以双输的根本原因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社会财富本质的增加,不同角色之间的博弈结果终归是零和。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近代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著作《原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中国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处在"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结论。而《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的《明<太宗实录>年终统计的再检讨》基本上是对明朝和当时的英国做了一次国家税收对比分析: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5137/
明朝的税收构成很复杂,因为所有的项目大多不是使用货币,而是钱,粮,马,盐等项目一一列出的,虽然最后折算成银子大约是3000万两,是同期英国的10倍,但英国国王的账本上全部是以英镑为单位的,这就是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在统计和管理上的差距。经过了改朝换代:到了清代,整个国家的总收入还是3000万两(300年间税收增长为零?而人口却增加2倍……),这个数值和当时英国国王的收入已经相差无几,而且英国国王收上钱,还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1块钱可以当2块钱花,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言而喻……
所以双输的根本原因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社会财富本质的增加,不同角色之间的博弈结果终归是零和。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