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概念的未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过于专业,主要集中于争论思想史上有关“社会”概念的辨析。自迪尔凯姆分析自杀现象,区分社会病态以来,它认为“社会”像是一个有机体一样具有社会物种的自然现象。思想界其他观点认为“社会”,相比其他概念,如“民族”“国家”“政治”,有诸多不足,强调整体的观点容易导致对个体的忽视,毕竟连迪尔凯姆本人也强调社会是个体的集合,社会的表现离不开个人。强调个体受制于集体,社会或集体解释优先原则,不可避免会导致漠视个体的潜在独裁者诞生。齐美尔、韦伯等人更是回避“社会”的使用,否认“社会”具有实体性质。书的作者威廉·乌斯怀特主张“社会”的积极使用,他调和的温和派思想,认为“社会”在全球化、世界性格局下将会融合出更具生命力的观点。
本书最后关于欧洲人民对欧洲社会认同感的剖析,以及介绍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如何能够以联邦制团结万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思想案例。勒南从族群民族主义和市民民族主义两个角度给出了认同一个社会的两个判据:一是有一段共同的历史,二是是否愿意成为政治共同体的一部分。从这两个论据出发,归纳欧洲历史并讨论现有欧盟的政治体制,也只能理解欧洲人对欧盟的情结。具体指导如何想美国一般联合欧洲各国现实又存在诸多的阻力。
书中充斥着许多近现代哲学的辨析也使得本书有种“生人勿近”的气场。
韦伯很难赞同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他受朋友齐美尔启发,认为关于国家或者社区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只能在这一条件下形成,那就是个体要有可能主导他们与社会相关的行为:“是什么动机决定并引导个体成员和参与者加入到共同体中?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共同体以此方式运行以至它产生并持续存在”。齐美尔认为,
的确,只有人类个体、他们的生存环境和所进行的活动才明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的任务只能是去理解他们。然而,社会的本质究竟何在,那种纯从理想化的有机整合的理解,从未被掌握到的社会不应该成为以研究现实为导向的反思目标。
阿兰·杜罕主张将社会学概念当作对行摄行动的研究,他不断抨击社会概念,认为“社会”是当今社会学发展的最大阻力。
“社会”只指通常从管理角度界定的制度框架内的所观察的社会事实的总体性,这种总体性加剧了社会学分析与历史性分析之间所有可能的混论。或者,它确定一种行为取向原则,除了是诠释具有唯心性,也导致了极大的研究缺失。
C.泰勒提出“双焦点”影像,认为,
我们既可以用包括我们自己的方式思考我们的社会,也可以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思考社会。这是由于人的自我概念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身份认同,父亲、孩子,到最后自由的个体。这种客观性有点像由现代道德规范衍生的现代道德理解的一部分。
马丁·肖提出全球国家主张后,德国系统理论家卢曼将“社会”概念全球化成全球社会的形象。
在现代的情况下,全球系统是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内边界都有消失的可能,所有的团结也有可能改变。所有的内边界都依赖于子系统的组织工会,而不再依赖于一个历史上的“起源”,或者依赖于自然或者自然系统的逻辑。
地域边界……是政治性的惯例和习俗,和全球社会政治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区别有关。它们指定哪里需要出示护照并且必要时它们绝对发动战争的双方。说这是分离的社会没有任何意义。
社会学体系概念
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人类社会特征
1.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是由人群通过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的。
信息社会的轮廓信息社会的轮廓
2.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
3.任何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社会群体。
4.具体社会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
5.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任何一个具体社会都是从前人继承下来的一份遗产,同时又和周围的社会发生横向联系,具有自己的特点。
6.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创造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社会人群
社会并不等同于群体。社会是人类通过相互有机的联系而互相合作形成的群体。合作,非常重要。
人类社会(社会)与人群的区别在于:
1.社会各成员之间联系是必然的紧密的。
2.社会具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
3.社会具有相对集中统一的价值取向、文化特征并得到全体成员的基本认同。
4.社会中有比较健全的生存和生产的职能和分工,具有对环境的适存度。"人群"是孤立的一个静态集合。
社会细胞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精神家园。家庭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家庭核心元素是"人"和"财","人财两旺"表示家庭幸福,每对夫妻生育2-3胎,是一般家庭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但是整体人口过多人均资源下降会帮倒忙。
社会功能
1、交流功能。
人类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了人们的相互关系。有些非人的其他动物是有语言的(比如大猩猩、海豚),有些则无语言(比如长颈鹿),但都可以交流,有语言的可以依靠语言去交流,但所有动物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交流。
2、整合功能。
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局面。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
3、导向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个体之间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个体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风俗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4、继承发展功能。
个体的生命短暂,个体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一个物种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积累和发展。
5、自组织调节功能
社会的结构要素往往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要素会不断地自我调整其地位及职能维护社会的进步性。
社会总结
不同物种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进化程度不同。例如如老虎、豹子、青蛙、棉铃虫等的社会关系只是为了领地、食物及异性的竞争;而在像老虎和豹子这样更高等的动物,会出现母子间社会关系;像猩猩、狮子、猴子等的社会则更为高级,变得等级分明,其实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社会都是极为相似的,都是那么等级分明;然而蜜蜂、蚂蚁的社会不仅等级分明,而且分工明确,各成员安分守己执行命令,但它们的弱点便是单个的个体难以独立生存,需依赖于社会整体的互相帮助。
社会的演化趋势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等级到有等级,但等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会更加追求平等,于是等级社会最终会衰落,形成更加先进的个体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