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暗中保护你

2020年1月3日完
1.4写
总结这份文件的当儿,又查了一下“隐含的作者”的含义,仍然是没有在文章中找到TA。从文学评论的惯常说,本书是第一人称,我们常说的叙述者在残雪这里是“笔者”,也是五香街街民认为的“速写员”,但是这个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真正的出现在偏后一点。叙述多是大段的引言,而这些语言又多是内心的活动,没有常见小说中的你一言我一语,往往是一个人竹筒倒豆子倒完之后,另一个人登台,这有点中介于常见小说与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间,于是整体的风格偏议论,少叙述。
如果仅仅是在人称上阐释真的是对不起残雪。首先从“五香街”的名字和人物的命名开始,但,这一开始就是错的!常人会不禁思索,五香是哪五香?我们又进入了一种强行解释的怪圈,这种找亮点的思维方式是阅读理解训练出来的,加上文中以字母称呼人物,打破了传统的潜意识,这又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联系起来,即人物是否可以站起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我读来感觉人物是匍匐的,这并不是说是一种失败,在残雪这里不能用二元论来定义,对或错,成功或失败。一个人物站起来最主要的因为是,他本来就因为细节从而具有一种鲜明的性格。《五香街》或许是因为叙述的原因,一个人的形象塑造总是间断的,被另一个人的大段独白打断。那X,Q就没有“张建国”这样的隐含寓意了嘛?字母一定是纯粹的吗?既然读者不能再创造那我们就告一段落。
如果一定要像写中心思想一样的模式总结的话,那就这样:《五香街》讲述了一个外来人X女士因其女巫般奇怪举止和与Q男士的奸情,而引起了与本街土生土长人士的长期斗争。
这里面阶层的对立是鲜明的,一个人与全街道的斗争在这里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孤勇,那是否可以论述作者的态度了吗?不可,她没有态度,“X的住处是没有问题的地方,街上不同,会让人浮起来”,你品,你仔细品。
“奸情”带动的全书的性问题,性问题中对于快感的阐释引人深思。残雪同时将说理灌输和快感衍生相互衬托的相得益彰。性的艺术在寡妇那里运用的炉火纯青,一个体态丰满,男人见到会引发原始冲动的想咬下去的女人却自丧夫之后就真正的保持自己的忠贞,但这个女人并没有因要保持忠贞就足不出户,低眉顺眼,相反她是群众的中心人物,思想前卫,男人在她这里只会因为多看一样,而变成抹布。但是她有一个关键的特点那就是:自我。多次的发言总是不断的将焦点转到对自己的描述和审视,这是一个修炼过了并不断在修炼的寡妇。寡妇的天才在于拯救,而另一个A博士是意见领袖,控制舆论。如果用比喻来说明书中弥漫的性,那就是:每个人尤其是女性应该把会画生殖器作为必修课。
眼睛是X女士的议论起点,我们这样总结:
1.她目中无人,不把五香街民众放在眼里
2.试问,我们用眼睛观察一切,谁又仔细观察过自己的眼睛?那达到观察眼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照镜子,这一生活中平常的动作,在残雪这里被赋予了哲学高度,并且加以艺术性的夸大,从而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讽刺!
3.只和眼睛能变换多种色彩,声音独特的男子发生奸情。但这种人是极少的,于是不是性泛滥而是忠于自己的感觉。寡妇不同,她是自我的克制。
斗争是群众活下去的信念,我们这样阐述:
1.他们是一群精英,一群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的街道本身就是可怕的)
2.他们追求被尊重,要求思想高度统一、维护社会秩序,需要精神领袖,需要同化一切异己分子(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3.他们见不得人好?他人即地狱的最佳街区?
4.群体中男性多是病态的,或者说是将雄性意识潜藏了起来的。女性多是厉害角色,但是这里的女性之所以厉害多体现在对自己女性肉体的满足,即认为自己具有女性的器官,并且丰盈,于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石榴裙并且有人为之倾倒。
5.他们新奇的聚会方式,拥挤在一起,不停的动嘴唇,但是不去听声音,只是看唇语。这种形式下的整个群体的精神气在此凝聚。
6.每个人都认定自己的街道的事情是历史性事件,这不是自大,当我们将它带入文革的时候,那确实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7.他们有意放纵奸情的发生,以供自己的精神食粮不断绝
8.群体性行动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在“三。追随者的自白”中,适合重新读
9.就是这么一群精英,他们不观察星象,也就是不抬头、不望天!
传奇人物有2位,这两位都是在受到了侮辱之后逐渐“圣化”了的。一位是我们的“流浪大师”,他是这样的:
1.爱而不得,或者是性无法满足
2.作为精神至上主义者使其接受了无性生活
3.精神的追求从根本上区分开了流浪汉与流浪大师,另一个是认命
另一位是我们的哲人,他这样:
1.性生活不和谐,对快感追求极致
2.远离人群,反叛后的自我修炼
3.哲人的目的在于转变意识形态
这些人都被五香街抛弃了!
如果想要真正再读一遍文章,字下面的重点标号似乎才是理解全文、共鸣作者的关键。最后是和解还是同化了还是X女士玩累了。
思考:都会说进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几世纪几年代的这种叫法因为历史的缘由本身带着一种庄重感,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最开始以地质、气候作为一个时代的衡量词汇,冰川期呀,之后人类的活动开始,尤其是制度的建立,思潮、活动、斗争、杀戮、大战,这些是时代的特点。再近一点,我们用各种形容词比较,什么迷茫、困惑......现在呢?时代的特点是什么?青年人是怎么样的?可能走过20年代或者重大事件产生我们才能知晓。但在残雪的文字中,前卫的、先锋的句子里,有那么几句,给体验者先知般的感受:
1.“我试过了,即使是紧闭了眼睛,我的目光依然穿透眼皮盯着布满了迷雾的外界,那时我的精神错乱,神态惊慌,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丑态百出。”(改编为:面对迷雾的外界,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生理,即紧闭眼睛,但眼皮仍不断被刺破)
2.“在大清早我出门的时候,目的似乎是很明确的,脑子也很清醒,时常一到中途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我昏昏然然,不但丢掉了追踪的目标,而且自己成了别人的目标。我想挣脱出来,就躲来躲去,一下子钻进灌木丛,一下子藏到垃圾堆后面,一下子又从某个阁楼爬上屋顶,差不多变成了一个猴子了。”
哎,总结的太明确,竟然还要用1.2.3.来标注,残雪的味道全被你破坏,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说的一样:不要让我告诉你文章的主旨,如果一定要的话,我会照全书重读一遍。
其他:
1.“我在暗中保护你”多么伟大的说辞,谁知道暗中你在意淫还是视奸,保护一词只在危险的时候才会显出,追求安全感的人全然是在追去危险的发生。
2.快感是什么的论述,在六中p261及以后中有论述,重读。
3.孤独的最新定义:始终守住自己内心秘密的人才是孤独的人,而只有最天才的才是最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