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活在“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中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约翰•威尔伍德在《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一书中把爱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美的爱,也就是“绝对之爱”。绝对之爱从终极源头流经我们,并作为我们的内心本质安住下来。当我们感受到绝对之爱时,便能体会到生命本自具有的尊严和神圣,它不需要仰赖任何人的认可或同意,是我们作为一个人自带的。绝对之爱引导我们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本来面目。当处在这种与生命的深刻和谐中,我们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被伤害。
另一种爱称为“相对之爱”,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爱。“相对之爱”是阳光般的“绝对之爱”,被我们局限的人格及其防御系统过滤后呈现出的不完美、不恒常的爱。因此,“相对之爱”具有我们人的特点:它是动态变化的,且不可能永远稳定和谐。如果一个人期望另一个人永远与自己步调一致,时刻符合自己变化不断的心意,并用我们认为应该的方式来爱我们,则必然会把自己拖入沮丧、失望和痛苦中。
约翰•威尔伍德认为,在天赋之爱的完美,和人际关系不可避免的不完美产生的张力中游刃有余,会令我们活得更有创造性。

大多数人的问题都可追溯到无爱感
世间大多数人的问题都可追溯到无爱感——一种深植于大部分人心中的疑虑:深怕自己的真实面目没人爱,也不值得爱。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我们难以信任自己,信任别人,信任生命。
一个人若不知道自己被爱着,心灵上就会形成冰冷的黑洞,他开始相信自己不具意义,不重要,不美丽,不良善。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天生就被爱着,也值得爱,就不能痛快地接受爱、付出爱。
如果我们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就值得爱,就无法对爱产生信任,这导致我们背弃和怀疑生命。
与爱失去连接,常常是因为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全然的接纳、被漠视或受虐,如果我们没有在生命早年被爱的手臂环绕,就会坠入恐惧的魔掌。
爱是对美的肯定,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知道并确信,自己内在是美与善的。尤其在孩提时代,我们需要别人看到我们灵魂内的美,然后像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来,如此我们才可以看见并欣赏自己,而当真我之美没有被肯定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没有爱,我们身心对爱的渴望便逐渐关闭。
对孩子来说,知道自己被父母爱、被抱持是最重要的。父母同时给予温暖的接触和温柔的空间,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孩子就会觉得被爱。一旦我们感到被抱持、被爱,便能放下盔甲,学会放松,让爱流过我们,安住在我们敞开的内心中。
事实上,我们成年后努力去争取的那些东西——安全感,成功,财富,地位,权力,赏识,认可,赞美,多数都被我们用来填补自身内在“缺爱”形成的空洞。这些替代性的满足感,不过是我们想要间接赢得爱的手段。然而,它们却并不能真正滋养我们。
许多人外在的伤害行为不过是内心缺爱的外显症状,当人们感觉得不到爱、被糟蹋,便要找人来责怪、出气。
我们只有处于爱的环境,才会真正觉得安全,无惧挑战。

爱的两种核心特征:温暖和开放,是我们的天性中本有的
我们需要知道爱本来就属于我们,需要感觉爱充满浸透我们。伟大的“绝对之爱”无条件的开放和温暖,就安住在我们天性之中。
温暖,是我们天生的动力,我们想向外探身触碰,想邀请和拥抱喜悦进来;
开放,是我们以温和的方式,顺其自然允许他人显现他们的真实面目并接纳之。不去掌控或按照我们的意志任意揉捏他人,这种顺其自然是我们给予所爱之人最大的仁慈。

感到被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感觉被爱,就是感觉被接纳,真实的自我被珍视。我们感到自己和天地万物灵犀相通,有一种归属感,被搂在爱的臂弯里。
就像降落在地上,被大地承载、托住,得到深度休息,整个人都能够在当下安顿下来。我们会感到身体非常放松,内心开放,内在所有东西都可以完全放下了。我们沐浴在深刻的平静中,安住在那里,一种温暖的喜悦传遍全身,渗入所有细胞。这时的我们,并与本源取得了连接。
我们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了,没什么需要证明,自己可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降落在自己的本性之中,它是一个温暖开放的境界,也可称其为爱,善,美。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其实是被更广大、值得信任的东西抱持着,就像树叶被大树抱持,大树被大地抱持,地球被银河系抱持着……
所以请在冥想时,更加沉浸在爱里,让爱完全进入我们,进入我们的身体和意识。
我们需要在两个层次上努力:1,处理心理创伤, 2,学习接触大爱。
我们所受的创伤不是过错,不是缺陷,而是引领我们走向更伟大的人我契合的罗盘。

让头脑停止自我评判
每当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时,我们可以随时做这样的练习:“是的,我在担心”,“是的,我害怕”。
这里“是的”意味着:“是的,此时此刻是这样,我可以与它面对面,敞开包容它……”一旦可以给予自己这样的肯定,我们内在升起的批判声就消失了,内在的批判也停止了。当承认“我害怕”,并不意味着害怕就是我们的内在真实,它只是“我觉察到身心中升起害怕的感觉”这句话的省略表达。
然而,这个可以感知到“害怕”的真我,本身其实并不害怕。真我是一个比我们有限的意识更广大的境界,是一种可以包容我们内心一切感受、困境和局限的“觉知”。无论我们的内心感受如何,都可以对它打开心灵,体会到自己的开放性,并感觉到自己的心其实比任何情绪状态都广大。请让自己成为那个开放性,仁慈而温柔地拥抱自己的经验。
所以,我们只需要注意自己当下心里的感受,放下头脑的评判或操控。就会逐渐看到这样的练习会解放自己,这就是自爱的核心——肯定一切,不排斥内在的一切。
正如太阳不可能被云层破坏,我们本然开放和温暖的心性也不可能被任何东西摧毁。愿我们知悉自己被爱拥抱着,而能在自身中发现无尽的喜悦,愿我们体察到自己真实的本性是充满喜悦、发光发热的爱,并与周遭世界分享这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