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自由与和平的颂歌

这是一本童话,封底引用的评论称之为“自《杨柳风》之后最杰出的动物小说”。既然评价这么高,当然不能不读。
某人说,“写寓言如果是给小孩子看的,就应该单纯一些;如果是给大人看的,就应该聪明一些。”这话对于童话也一样适合,更妙的是单纯和聪明也并不矛盾,所以就会有既适于孩子也适于大人看的童话,比如说《杨柳风》,比如说这本《沃特希普荒原》。
不过跟《杨柳风》相比,《沃特希普荒原》在情节上曲折了许多,人物也更多。大体情节是这样的:
兔子兄弟榛子和小多子出生在桑德弗德领地。小多子天赋异禀,能过预知将来,它预感到一场来自人类的毁灭性灾难已迫在眉睫。榛子和小多子建议兔子首领赛尔拉带领兔群搬迁,然而,他们不但遭到了拒绝,还被指控煽动叛乱。于是榛子兄弟只好带领其他几只公兔子匆匆逃离领地。
它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穿森林、渡大河、跋涉过了石南荒地、躲过了追捕者和天敌,一路上的磨难让它们抛开了最初的猜忌、怀疑,成了团结一致的整体。这时,它们遇到了一个陌生的兔子,野樱草。在野樱草的指引下,它们来到一个新的领地,受到了一群举止奇怪的兔子的热情款待。在这里,没有天敌、食物充足,除了小多子,人人都乐意在这个舒适安逸的领地安顿下来。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在兔子大毛头被圈套捉住之后,它们才发现在这个天堂般的表象背后其实暗藏杀机——原来这是一个人类故意保留下来的领地,所有的兔子实际上都处于半放养状态,并且一直被有节制的捕杀。在这种危险和这种生活状态的共同作用下,野樱草们放弃了兔子的所有天性并形成了自己奇怪的举止,甚至信仰,它们得过且过的享受生活,逆来顺受的面对死亡。而野樱草们之所以收留榛子一行,也只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死亡率而已。
榛子们救出了大毛头,逃出了这个领地,同时还不计前嫌的收留了妻子刚被捕杀的草莓。又经过一天的跋涉,兔子们终于到达了小多子预感中指出的新领地——沃特希普荒原。还没等兔子们安定下来,桑德弗德领地的奥斯拉(兔子军队)队长冬青树和野风信子也追寻它们逃难至此,它们带来了旧领地惨遭屠杀的消息——小多子的预感是正确的,老领地变成了人类的建设用地,所有的兔子都被毒气杀死了!
这一群饱经磨难的兔子在沃特希普安顿下来,而一路上榛子表现出的果敢、坚毅、体贴和智慧,也使它渐渐成为新的首领。榛子的同情心甚至表现为救了一只老鼠!然而不久,兔子们意识到没有母兔子的兔群还是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于是,找母兔子成为当务之急,而且,实际上,公兔子连洞都不是很会挖。好在榛子颇有远见的救了海鸥凯哈尔,凯哈尔告诉它们,附近农场里有几只笼养兔,更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很大的兔子领地艾弗拉法。
兔子们派遣冬青树领队去艾弗拉法求亲。而榛子,则勇敢却又冒失的去农场说服并帮助笼养兔子们出逃。榛子们躲开了狗、打败了猫,终于带回了三只笼养兔子,其中两只是母的,可是榛子自己却差点因中弹而送命。而冬青树一行也不顺利,不但求婚被艾弗拉法的独裁者治伤草将军拒绝,甚至还差点被当作了俘虏。
两只母兔子显然无法保证种群的繁衍,榛子们被逼无奈,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抢亲”——当然,这个词是针对艾弗拉法的统治者而言的。大毛头冒充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兔投奔艾弗拉法,在获得治伤草的信任之后,成功的策动了母兔子们出逃——沃特希普的吸引力在于,在那里兔子们是自由的,自由的觅食、自由的交配——而榛子带领其他兔子,在凯哈尔的帮助下,成功阻击了敌人,并利用一只人类的船扬长而去。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治伤草恼羞成怒,决意报复,在追查到榛子们的踪迹后,治伤草带领奥斯拉直扑沃特希普。幸亏老鼠的提醒,榛子们事先布置好了防御,然而,毕竟敌众我寡,眼看洞穴就要被攻破,榛子带领两只兔子直奔农场。而留守的大毛头视死如归,机智勇敢的抵挡住了治伤草的疯狂进攻,直到榛子将农场的恶狗引到领地……
战争结束了,沃特希普恢复了和平,艾弗拉法也换了首领。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双方联合起来,分别派出兔子开辟了新的兔子领地。很多年后,榛子的灵魂平静的升入另一个世界,而故事也随之结束。
全书情节虽然曲折,但是叙述流畅,几处伏笔打得也很自然;语言生动,每一个人物的都刻画的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而景物的描写也很美很抒情。五十万字的大部头,基本上可以一气读下来,而其中不断穿插的远古时代的兔子领袖艾尔·阿瑞拉的传说,既为故事的主线增添了许多趣味,某些时候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就难怪这本书1972年一出版就获得了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注】。
中文版封底勒口的作者简介中说该书堪与《杨柳风》和《动物庄园》相媲美,刚开始觉得这个评价不伦不类——《杨柳风》和《动物庄园》怎么能拉到一块呢?前者是纯粹的童话,而后者是标准的政治小说!不过读完《沃特希普荒原》以后,感觉这个说法也可以接受,在孩子眼里,这可能是一个情节曲折却并不复杂的童话,它讴歌了一切优秀的品质,智慧、勇敢、正直、坚毅、善良……
在成人眼中,这个故事也还可以有更深刻的寓意。赛尔拉的固执导致了族群的灭亡、治伤草的独裁导致了叛逃和战争,尤其是野樱草们的明知死亡随时会来,却还耽于每天胡萝卜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发人深思,而榛子们对于历尽艰险得来的自由和平的生活,不是显然更会让成年人悠然向往吗?
有论者认为,《沃特希普荒原》受到了《出埃及记》的影响,艾尔·阿瑞拉和太阳神弗瑞斯的故事也有《圣经》的烙印——这都是可能的,文学是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的,正如我们在《杨柳风》中也看到了潘神,《圣经》以及希腊、希伯莱文化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艾尔·阿瑞拉,这只兔子怎么看都像是列那狐!
还有一处细节颇可玩味,在结尾之前出现的人都是男人,都叼着兔子所谓的“白棍子”,即香烟,而这些人都是兔子眼中的敌人,可是最后作者偏偏安排榛子被人救了,虽然直接救榛子的是小姑娘露西,可是间接帮助榛子的还是有露西的父亲和医生这两个成年男人。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给兔子们一个更加美好的希望?另外,两个友善的男人也不再抽烟,莫非亚当斯是个禁烟主义者?
最后说手头这个中文版的问题(每次都要说这些,自己都嫌自己挑剔)。总的说来,翻译的还算差强人意,尽管有些地方乱作一团,简直分不清主谓宾,可是大体上的意境还是说得过去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个插图,把兔子们画的呆头呆脑、毫无生气,这样的插图,倒还不如干脆没有算了!
------
注:卡内基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36年,是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纪念苏格兰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而设,现由CILIP(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which is a new organization formed b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tists and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on 1 April 2002)颁发,是世界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主要是颁发给英国的儿童小说或是青少年小说家。
某人说,“写寓言如果是给小孩子看的,就应该单纯一些;如果是给大人看的,就应该聪明一些。”这话对于童话也一样适合,更妙的是单纯和聪明也并不矛盾,所以就会有既适于孩子也适于大人看的童话,比如说《杨柳风》,比如说这本《沃特希普荒原》。
不过跟《杨柳风》相比,《沃特希普荒原》在情节上曲折了许多,人物也更多。大体情节是这样的:
兔子兄弟榛子和小多子出生在桑德弗德领地。小多子天赋异禀,能过预知将来,它预感到一场来自人类的毁灭性灾难已迫在眉睫。榛子和小多子建议兔子首领赛尔拉带领兔群搬迁,然而,他们不但遭到了拒绝,还被指控煽动叛乱。于是榛子兄弟只好带领其他几只公兔子匆匆逃离领地。
它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穿森林、渡大河、跋涉过了石南荒地、躲过了追捕者和天敌,一路上的磨难让它们抛开了最初的猜忌、怀疑,成了团结一致的整体。这时,它们遇到了一个陌生的兔子,野樱草。在野樱草的指引下,它们来到一个新的领地,受到了一群举止奇怪的兔子的热情款待。在这里,没有天敌、食物充足,除了小多子,人人都乐意在这个舒适安逸的领地安顿下来。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在兔子大毛头被圈套捉住之后,它们才发现在这个天堂般的表象背后其实暗藏杀机——原来这是一个人类故意保留下来的领地,所有的兔子实际上都处于半放养状态,并且一直被有节制的捕杀。在这种危险和这种生活状态的共同作用下,野樱草们放弃了兔子的所有天性并形成了自己奇怪的举止,甚至信仰,它们得过且过的享受生活,逆来顺受的面对死亡。而野樱草们之所以收留榛子一行,也只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死亡率而已。
榛子们救出了大毛头,逃出了这个领地,同时还不计前嫌的收留了妻子刚被捕杀的草莓。又经过一天的跋涉,兔子们终于到达了小多子预感中指出的新领地——沃特希普荒原。还没等兔子们安定下来,桑德弗德领地的奥斯拉(兔子军队)队长冬青树和野风信子也追寻它们逃难至此,它们带来了旧领地惨遭屠杀的消息——小多子的预感是正确的,老领地变成了人类的建设用地,所有的兔子都被毒气杀死了!
这一群饱经磨难的兔子在沃特希普安顿下来,而一路上榛子表现出的果敢、坚毅、体贴和智慧,也使它渐渐成为新的首领。榛子的同情心甚至表现为救了一只老鼠!然而不久,兔子们意识到没有母兔子的兔群还是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于是,找母兔子成为当务之急,而且,实际上,公兔子连洞都不是很会挖。好在榛子颇有远见的救了海鸥凯哈尔,凯哈尔告诉它们,附近农场里有几只笼养兔,更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很大的兔子领地艾弗拉法。
兔子们派遣冬青树领队去艾弗拉法求亲。而榛子,则勇敢却又冒失的去农场说服并帮助笼养兔子们出逃。榛子们躲开了狗、打败了猫,终于带回了三只笼养兔子,其中两只是母的,可是榛子自己却差点因中弹而送命。而冬青树一行也不顺利,不但求婚被艾弗拉法的独裁者治伤草将军拒绝,甚至还差点被当作了俘虏。
两只母兔子显然无法保证种群的繁衍,榛子们被逼无奈,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抢亲”——当然,这个词是针对艾弗拉法的统治者而言的。大毛头冒充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兔投奔艾弗拉法,在获得治伤草的信任之后,成功的策动了母兔子们出逃——沃特希普的吸引力在于,在那里兔子们是自由的,自由的觅食、自由的交配——而榛子带领其他兔子,在凯哈尔的帮助下,成功阻击了敌人,并利用一只人类的船扬长而去。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治伤草恼羞成怒,决意报复,在追查到榛子们的踪迹后,治伤草带领奥斯拉直扑沃特希普。幸亏老鼠的提醒,榛子们事先布置好了防御,然而,毕竟敌众我寡,眼看洞穴就要被攻破,榛子带领两只兔子直奔农场。而留守的大毛头视死如归,机智勇敢的抵挡住了治伤草的疯狂进攻,直到榛子将农场的恶狗引到领地……
战争结束了,沃特希普恢复了和平,艾弗拉法也换了首领。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双方联合起来,分别派出兔子开辟了新的兔子领地。很多年后,榛子的灵魂平静的升入另一个世界,而故事也随之结束。
全书情节虽然曲折,但是叙述流畅,几处伏笔打得也很自然;语言生动,每一个人物的都刻画的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而景物的描写也很美很抒情。五十万字的大部头,基本上可以一气读下来,而其中不断穿插的远古时代的兔子领袖艾尔·阿瑞拉的传说,既为故事的主线增添了许多趣味,某些时候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就难怪这本书1972年一出版就获得了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注】。
中文版封底勒口的作者简介中说该书堪与《杨柳风》和《动物庄园》相媲美,刚开始觉得这个评价不伦不类——《杨柳风》和《动物庄园》怎么能拉到一块呢?前者是纯粹的童话,而后者是标准的政治小说!不过读完《沃特希普荒原》以后,感觉这个说法也可以接受,在孩子眼里,这可能是一个情节曲折却并不复杂的童话,它讴歌了一切优秀的品质,智慧、勇敢、正直、坚毅、善良……
在成人眼中,这个故事也还可以有更深刻的寓意。赛尔拉的固执导致了族群的灭亡、治伤草的独裁导致了叛逃和战争,尤其是野樱草们的明知死亡随时会来,却还耽于每天胡萝卜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发人深思,而榛子们对于历尽艰险得来的自由和平的生活,不是显然更会让成年人悠然向往吗?
有论者认为,《沃特希普荒原》受到了《出埃及记》的影响,艾尔·阿瑞拉和太阳神弗瑞斯的故事也有《圣经》的烙印——这都是可能的,文学是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的,正如我们在《杨柳风》中也看到了潘神,《圣经》以及希腊、希伯莱文化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艾尔·阿瑞拉,这只兔子怎么看都像是列那狐!
还有一处细节颇可玩味,在结尾之前出现的人都是男人,都叼着兔子所谓的“白棍子”,即香烟,而这些人都是兔子眼中的敌人,可是最后作者偏偏安排榛子被人救了,虽然直接救榛子的是小姑娘露西,可是间接帮助榛子的还是有露西的父亲和医生这两个成年男人。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给兔子们一个更加美好的希望?另外,两个友善的男人也不再抽烟,莫非亚当斯是个禁烟主义者?
最后说手头这个中文版的问题(每次都要说这些,自己都嫌自己挑剔)。总的说来,翻译的还算差强人意,尽管有些地方乱作一团,简直分不清主谓宾,可是大体上的意境还是说得过去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个插图,把兔子们画的呆头呆脑、毫无生气,这样的插图,倒还不如干脆没有算了!
------
注:卡内基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36年,是英国图书馆协会为纪念苏格兰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而设,现由CILIP(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which is a new organization formed b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tists and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on 1 April 2002)颁发,是世界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主要是颁发给英国的儿童小说或是青少年小说家。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