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莫里哀《伪君子》的前言:
辩护的原因:《伪君子》受到了攻击,这些狡猾的老于世故的人沿用上帝的事业来掩盖私利,联合反对莫里哀的喜剧,于是这个剧本就成了亵渎虔诚、亵渎神明的作品,他们不仅攻击,而且还煽动信徒攻击,更有甚者让一些真正的好人被蒙蔽双眼,轻易加入他们的阵营。基于此,莫里哀必须自卫。
为《伪君子》辩护:莫里哀十分精心地处理题材的要求,用技巧来使得剧中的伪君子和真正虔诚的人泾渭分明,避免模棱两可和混淆不清,因此他运用了整整两幕来准备这个坏蛋的出场,有意衬托真正的好人,如果认真观看,观众一定一眼就能认出伪君子来。然而即便是这样也还是受到攻击。
为喜剧辩护:喜剧的目的是鞭打人类的弱点,道德上讲,一本正经的说教也比不上讽刺作品中的俏皮话,要批评人,就要刻画出这些缺点,让人受到公众的哄笑,因为人们可以忍受自己的缺点,却不能忍受被哄笑,这样才能有效打击恶习。而这个时代里,伪善就是最普遍的恶习。
喜剧是以令人愉快的教言去坦率地批评人们缺点的诗篇,不应该受到非难。杰出的人物以写戏剧为荣,也不能因为某些时期喜剧堕落,就将它批得一文不值,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永远不堕落的?医学、哲学这样神圣的东西也曾谋一时期堕落,喜剧也是如此,不应该放大某一时期的罪恶来混淆无罪和有罪。(举了一个例子:不能因为有一个荡妇奥林佩就去指责一个良家妇女奥林佩)
有人吹毛求疵,认为在喜剧中描写的情感过于动人,人们又过度被这种没德行的感情所激动。难道剧作家要去唤醒麻木不仁的人吗?虔诚的活动确实比戏院更值得去,但如果活动有间歇,人类也需要娱乐,喜剧就刚好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有人之所以专门对莫里哀的喜剧感到愤慨,无非是因为莫里哀的喜剧嘲笑了他们本人。
为自己辩护:我的不幸因为陛下的态度而减轻,但是伪君子们已经暗中耍花招讨好陛下,仍然有人不曾看过我的作品,而把我批评为一个魔鬼,这些人的手段就和《伪君子》所使用的手段一样,(有一本小册纸《路易十四,世界上最光荣的国王》),但我把这本书呈给陛下,让陛下亲自判断,以证清白。同时希望只有陛下一人拥有对自己的审判权,伪君子们会说每个人对我的喜剧愤慨万分,而事实的真相是,整个巴黎都对喜剧禁演这一事情愤慨不已。希望陛下明察秋毫,否则自己以后不论写什么都将被找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