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个令人流泪的片段
第一次尝试去了解苏轼的一生,读到无数个令人流泪的片段 “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初出茅庐的苏轼,与弟弟相约,功成名遂后,一起纵情山水。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凤翔初雪后,他忧心饥民,祈祷神明。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疏通河道时,他体恤役夫,为之伤怀。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涝灾后,他奔波乡野,因法便民。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离任密州时,他看着这片苦难的土地,心中愧疚。 为官一生,他为民请命,直言不讳,从未畏缩。后纵为朝廷不容,为佞臣构陷,被发配至烟障之地,他仍尽心尽责、乐观积极地做官、谏言,未曾庸庸碌碌,龟缩不出。 而他的真诚与纯粹也令他遇见许多真挚的友谊。 “屈指默计,死生一诀,流涕挽袂”,是年过八旬的张先,深知自己来日无多,生离即为死别,在苏轼登舟的一刹那,不禁老泪纵横,一双手紧紧拉住苏轼,久久不愿放手。 “欺君欺友,吾所不忍为。如果因为忠义而受谴责,我心甘情愿”,是乌台诗案案发,不惧被连累的鲜于子骏,在扬州目送好友苏轼北上。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是理解他、敬爱他的弟弟苏辙,在乌台诗案时,乞以官职赎兄之罪。 而苏门四学士、范镇、张方平、司马光、李常等,都因与苏轼来往密切受到过处分,但依然关心着苏轼,时常书信通问。 还有昔日的政敌王安石,当他们以平常人的身份相见,竟然也化敌为友,引为知己,相约谈论诗词歌赋,哲学义理。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在临安的净土寺,几十年后,苏轼已经离开人世,这里的一位老和尚还时时和人谈起,他幼年时候作为庙里的一个小沙弥,怎样怀着敬畏的心情偷偷打量这位当代最著名的大学者,在竹荫间散发摘巾,袒衣酣睡。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