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的方法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了解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过程中,两个人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是韦伯,另一个是涂尔干。韦伯更加偏向解释主义,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质性方法;而涂尔干偏向实证主义,应该算是量化方法吧。
与韦伯的诘屈聱牙相比,涂尔干的这本《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就好读很多,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也没有必要直接就去读原著。因为有一本叫做《〈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导读》的书,可以先从这本书读起。
至于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其实我觉得有一些问题。社会学乃至心理学的规律比之于自然科学的规律,其作用要弱的多,表现出明显的概率特征,所以其预测能力要弱得多。某种程度上,对即有的事实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显得比总结规律来的更现实一些,在这方面我认为韦伯的方法要更好一些。
此外,在当下的中国,数据匮乏,量化研究的条件是不具备的,这点更加限制了涂尔干的社会科学方法。
下面是读书过程中的思维导图和摘抄。
思维导图

导读摘抄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导读
一、 作者简介
P10 迪尔凯姆的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的另外两位奠基人ー马克思和韦伯有区别。马克思和韦伯的方法是哲学的方法,而迪尔凯姆则注重实证研究,也就是借鉴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思辨抽象的方法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
P11迪尔凯姆和马克思都强调人的社会性,把个人看做社会当中的个人,而韦伯强调的是解释个体。迪尔凯姆认为在社会学研究中不应考虑行为人的感党,其实很多人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是不能当真的。迪尔凯姆强调总体特征,必须把群体特征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去研究社会是怎么维系在一起的。否则,只是看到了表象,而不能看到社会结构中各个部分所发挥的功能。这就是功能主义的观点。
P12 他还把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迪尔凯姆注重研究前者。那么怎么观察和研究社会事实呢?迪尔凯姆指出,要借助可见标志,即通过观察其外在表现而获得知识,从而进行科学研究。也就是说,由对社会事实的研究转为对社会事实的表现一社会现象的观察、解释。
二、关于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及《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P23社会学是从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研究社会整体的结构和过程的科学。它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适应身处的社会。
P24 我们可以分辨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那就是看是否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和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一套研究方法。社会学的方法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借用过来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
P29 这一阶段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是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他主张,我们不能使用客观标准的方式来分析研究社会行为,因为这和量体重或测气温截然不同;为了完全理解人类的举止行为,我们必须了解人类行为的主观意图,即了解当事人是如何看待与说明他们自己的行为的。迪尔凯姆与韦伯都受到过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著作的影响。马克思主张,社会从根本上分化为利害相互冲突的阶级。他强调一个人的社会位置取决于他所从属的那个群体。迪尔凯姆、韦伯与马克思三人一起构建了社会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被奉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P34 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这三种理论。

P37社会学研究要求有系统、有组织的研究步骤,目的是要尽可能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与一致性。社会学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1) 定义问题,即下操作性定义;(2) 回顾文献;(3) 建立假设;(4) 选定研究设计并搜集与分析资料;(5) 形成结论。
P41 迪尔凯姆最终用他实证主义的利刃割断了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脐带,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而确立了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基础。
三、精彩导读
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43
P44 迪尔凯姆强调“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认为唯有将科学的理性主义运用到对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上,才能得出结论,进而指导人们未来的行为。迪尔凯姆认为,必须用事实来解释事实。
研究社会事实要靠观察而不是内省/44
P45迪尔凯姆强调,“把社会事实视为物”这个命题是自己方法论的基础。他指出,自己所说的社会事实并不是指物质的物,而是说社会事实应当被看做是与物质之物具有同等地位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所以,在着手研究事实时,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去发现。”也就是说,科学的研究不能依靠人们的心理感知或者凭空想象,而必须依靠严格的科学考察。
P46 将社会学等同于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的精神和研究方式来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事实一人类的一切行为方式。
P46迪尔凯姆还指出,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社会现象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7
P48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是人们可以用感官或知觉体会得到的一种实在的“物”。
如何界定“社会事实”的定义/48
P49 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包括社会群体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数量及密度、人们之间的交往情况等,属于物质性社会事实。这些是与集体生活实体有关的东西,不能归结为个人的行为、感觉、思维的方式,但也一样地属于社会事实。
另一类属于社会生物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包括宗教、道德、法律、习惯、风俗、时尚等集体意识,属于非物质性社会事实。它既有别于有机体现象,因为有机体现象由表象和动作构成;也有别于心理现象,因为心理现象只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人意识表现出来。
为什么社会事实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49
P49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和行为性四个特征。
P54归纳社会事实的这些特点,说明它具有物的属性,而非精神性的东西,因此完全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进行研究。
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54
P55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家不应该热衷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而应该把各种具有明确界限的现象作为研究的对象”。
P56 迪尔凯姆不仅将社会事实定义为一个严密而精确的概念,而且指出要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
P56“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P56迪尔凯姆希望,在我们能够对一些概念有科学的、完整的认识之前,先不要使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社会事实。
P58“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这一准则包括下述三个具体的亚原则。
社会学研究要坚持价值中立原则/58
P58第一个原则: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排除所有预断。即摆脱一切成见,排除自己的情感好恶、道德判断、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世俗观念的干扰,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步是下操作性定义/61
P61第二个原则:必须对研究对象下操作定义。即对抽象概念作出解释,并且这个解释必须足够详细,以使研究者能够观察、测量这个概念。
社会学研究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64
P64第三个原则: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尽量采用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材料,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P66 对于同样的观察结果,无论其如何客观,都少不了人们的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社会学研究必须有助于社会的改良/67
P67 社会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正常或者病态的标准是什么?/68
只有正常的社会,没有完美的社会/70
P70 迪尔凯姆还提出了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三条准则。
1. 在一定的社会中,一个社会现象是否为正常现象与这个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在同一类型的各个社会中,确定一个社会现象为正常现象,必须考虑与这种社会相联系的进化时期。
2. 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经过验证是正常现象的。
3. 如果被考察的社会现象所附属的那种社会仍处于变革中,还未完成其整个演变的过程,那么必须用检验方法去证明它是否为正常现象。
犯罪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吗?/71
什么是“社会种”?/77
P78迪尔凯姆利用生物学中“种”的概念,设计了“社会种”这一新概念,来指代历史学和哲学研究范畴之外的些中间媒介,即社会类型。
P79 他为社会学家界定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当中存在着的相互之间有质的不同的数种社会类型即社会的种,社会学应当对其构成和分类进行研究。
P79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进行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根据这一分类原则,迪尔凯姆将社会划分为三个类型:简单的单环节社会、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和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分别可以对应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地方所出现的社会形态。
P81“科学的这两个部分一分类和解释,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相互促进的。”
功能分析与因果分析/82
P84因此,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家在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具有的功能分开进行研究。不仅如此,迪尔凯姆还认为,不仅应该分别研究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而且应当先研究前者,然后再研究后者。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85
P89 他指出,“社会学家在掌握了心理学知识以后,必须摆脱它的约束,并以社会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完善而超过它”。
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89
P89与历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进行了区分之后,迪尔凯姆提出了社会学独有的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即:
①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必在社会事实以外去寻求解释现象的原因;
②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意识中去寻找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③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中去寻找。文化制度与人虽然构成社会环境,但这不能决定社会变革,只有社会环境才是驱动力。
P91不过,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研究方法也有欠缺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他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人与社会事实之间互动关系的分析。
假设——检验/91
P91他确立了“假设一一检验”的研究步骤,这仍是今天社会学家建构理论的基础。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解释的科学。
“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越好吗?”/92
P92迪尔凯姆说:“我们只有一个方法证明一个现象是另个现象的原因,这就是比较它们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的情况,考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结合时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否证明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在迪尔凯姆看来,由于社会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是不明显的和复杂的,难以从直接的观察中得出,因此,考察这些关系只能用比较的方法。而在各种比较方法(包括剩余法、求同法、求异法和共变法)中,只有共变法适用于社会学的因果分析。
P93共变法实际上是一种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来揭示社会现象之间连带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即当甲发生变化时,乙也相应地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说甲和乙之间存在着连带关系。
P94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关关系,并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在两种事实之间还必须有一种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自杀是由精神疾病引起的吗?”/94
结论/96
P96首先,社会学独立于哲学等社会科学。
P97其次,它是客观的。
P97第三,它具有鲜明的社会学性质,即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物,把它们看成是社会的物而不是自然的物。
五、拓展阅读
P111 不仅是结论,而且包括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方法论——理解的方法,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思路,并开辟了多线路的研究途径。本书应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对照阅读,帮助比较马克斯・韦伯和迪尔凯姆两人在实证主义的大方向之下的不同着眼点。
P115 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发明了一种崭新的社会调査方法一生活研究法,即让外来移民讲述自己的生活史。这种“自下而上”地理解移民的生活史,以生活研究法记录移民的生活故事从而了解社会史的方式,开启了社会研究中个案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另一种模式。
原书摘抄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第一版序言
标注 #104-106
实际上,我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看到,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人们所说的我的实证主义,不外是这种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
第二版序言
标注 #153-154
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去发现。
标注 #218-219
集体的心态并不等于个人的心态,它有其固有的规律。因此,尽管心理学与社会学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关系,但两者终究截然不同。
标注 #220-221
社会生活的内容不能通过纯心理学的因素,即个人意识的状态来解释。
引言
社会学中方法论的基本状况;本书之原由。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不能以社会内部发生的一般事实来界定。社会事实的特殊性质:1、对于个人意识而言它的外在性;2、它对个人意识产生或容易产生强制作用这一定义在既有的惯例和社会潮流中的应用。对这一定义的证明。
说明社会事实特性的另外一种方式:就其个人表象而言,社会事实所处的独立状态。这一特性在既有的惯例和社会潮流中的应用。社会事实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社会的,而不是因为它是普遍的,所以它才是社会的。这第二个定义怎样归属于第一个定义。
社会形态学事实怎样归属于这同一定义的范畴。社会事实的一般形态。
标注 #457-457
这就是排除了一切掺杂成分的社会现象。
笔记 #457
不对 不是排除个性而是累计
标注 #474-476
一个社会事实,只是由于它有或能有从外部施及个人的约束力才得到人们的承认;而这种约束力的存在则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惩罚的存在,或者由于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打算侵犯它的一切企图进行抵制,而得到人们的承认。
标注 #480-480
普遍性与客观性相结合才容易成立。
标注 #506-509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第二章 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基本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一、一切科学所经历的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科学只是形成一些通俗而实用的观念,而不是描述和解释事物。为什么这个阶段在社会学中要比在其他科学中更为久远。以孔德、斯宾塞先生的社会学中和当前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中的事实说明社会学研究至今仍停留在观念阶段。
超越这一阶段的理由:1、因为社会事实是科学的直接论据,而被看作是社会事实的发展的观念则不是直接得来的,所以,应该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2、凡是社会事实,都具有物的性质。
社会学所要进行的这种改革同近三十年来使心理学发生了变化的改革相似。希望社会学在将来迅速发展的理由。
二、前节所述定理的亚定理:
1、摆脱一切预断。关于反对运用这一定理的神秘学说的观点。
2、关于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根据其共同的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如此形成的观念与通常的观念之间的关系。关于因忽视这一准则或对这一准则运用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的例证:斯宾塞先生及其关于婚姻发展的理论;加罗法洛先生及其关于犯罪的定义;不承认低级社会里也有道德是有些学者的共同错误。根据外在特征作最初定义不会成为科学解释社会现象的障碍。
3、另外,这些外在特征应该尽可能是最客观的。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来理解社会事实。
标注 #526-526
第一条也是最基本的规则是: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标注 #728-729
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
标注 #763-764
社会学家的第一步工作应该是界说他所研究的事物,以使自己和他人知道他在研究什么。
标注 #765-766
由于科学的研究对象本身是根据这一基本定义规定的,所以这个对象究竟是不是科学所研究的,则随这个基本定义而定。
标注 #775-776
只应取一组预先根据一些共同的外在特征而定义的现象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把符合这个定义的全部现象收在同一研究之中。
标注 #875-876
社会事实越是充分地摆脱体现它们的个体事实,就越能使人得到客观的表象。
标注 #889-890
因此,当社会学家试图研究某一种类的社会事实时,他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
第三章 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这种区分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效用。要使科学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这种区分在科学上必须是可行的。
一、关于通常所用的标准的检査:痛苦不是疾病的征候,因为痛苦也属于健康状态;生存机会的减少也不是疾病的标志,因为有时候有些正常现象(如衰老、分娩等)也造成生存机会的减少,不一定就是疾病所致;另外,这个标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适用的,尤其在社会学上。
疾病有别于健康状态如同反常现象有别于正常现象。平均类型或特殊类型。要确定一种事实正常与否,必须重视年龄的变化。
这种病理学方面的定义是怎样普遍地与通常关于疾病的概念相吻合的:反常现象是偶然的;为什么反常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形成劣态存在。
二、找出关于事实的正常性即它的普遍性的原因有利于检验前面所述方法之结果。当所研究的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这第二种方法只能作为补充的和次要的方法来使用。
归纳出三条准则。
三、这些准则在某些情况下,尤其在犯罪问题上的应用。为什么说犯辑行为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不遵循上述准则所造成的错误的例证。社会学甚至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了。
标注 #938-940
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另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却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前者为正常现象,后者为病态现象。
标注 #945-946
科学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原因怎样产生结果,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目的
标注 #1042-1043
我称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为正常现象,称其他事实为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
标注 #1130-1133
1.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时,对于出现在这个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 。
2.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 。
3.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
第四章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必须确定社会种。社会种的概念的用处,关于人类(genus homo)和特殊社会的概念之间的中间媒介。
一、划分社会种不是采用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这条道路行不通。这样划分社会种毫无用处。分类方法的原则:根据社会的结合程度对社会进行分类。
二、关于简单社会的定义:斡尔朵。简单社会自我结合和相互结合的方式的若干例证。根据构成社会的环节被同化与否来区分如此构成的社会种内的变种。
归纳出原则。
三、前述关于社会分类法的原则怎样证明社会种的存在。种的属性在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差别。
标注 #1440-1441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第五章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一、尚在使用的解释方法的目的论性质。事实的效用并不说明事实是怎样存在的。由名存实亡的事实、器官与功能的不一致和同一制度所能连续产生的不同效用所确立的两个问题的双重性。研究社会事实的动因的必要性。普遍的社会习俗(甚至最细微的)证明这种动因在社会学上具有绝对的重要性。
动因及其功能必须分别加以研究。为什么第一种研究应该先于第二种研,第二种研究的作用。
二、普遍采用的解释方法的心理学性质。这种方法不懂得社会事实的基本性质,根据其定义,社会事实不能硬划为纯心理学事实。社会事实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
既然社会只能以个人意识为内容,怎么还能这样呢?结合产生新的存在和新的实在的制度,这一事实的重要性。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同生物学和物理一化学之间一样,也存在着不连续性。
这一命题是否符合社会的形成的事实。
心理事实与社会事实的实证关系。心理事实是一种受社会因素的决定而变态的不定素材:例证。社会学家之所以赋予心理事实以产生社会生活的更直接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把仅仅属于变型的社会现象的意识状态当作纯心理事实。同一命题的其他证据:1、社会事实就人种因素而言的独立性,人种因素属于生理和心理的范畴;2、社会进化不能以纯心理原因作解释。
对于这一主题归纳出准则。由于这些准则没有得到承认,所以社会学的解释普遍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必须具有社会学专业文化知识。
三、社会形态学事实在社会学解释中的重要意义:社会的内部环境是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内部环境中人的因素起着特别的决定性作用。因此,社会学的问题尤其在于找出最能影响社会现象的这种环境的各种属性。有两种属性符合这个条件:一种是社会容量;另一种是根据社会环节的结合程度加以衡量的动力密度。亚内部环境;它们与总体环境和团体生活的细节的关系。
关于社会环境的这种认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个认识,社会学就不能确立因果关系,只能确立继承关系,因而没有科学的预见:以孔德、斯宾塞先生为例。以这种关于社会环境的认识来解释社会实践的有用价值何以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变化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与社会类型问题的关系。
社会现象的原因存在于社会的内部。
四、这种关于社会学的认识的一般性质。霍布斯认为,心理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是合成的和人为的;斯宾塞和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联系是自然的,但也是分析的;我认为,这种联系既是自然的,也是合成的。这两种性质是怎样调和的。由此得出的一般结论。
标注 #1557-1558
因此,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
标注 #1561-1562
关于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这两类问题,不仅应该分别研究,而且一般说来应该先研究前者,然后再研究后者。
标注 #1585-1586
社会学家普遍采用的解释方法,基本上是心理学的、同时也是目的论的方法。
标注 #1723-1724
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
标注 #1727-1727
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标注 #1747-1748
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中去寻找
第六章 关于求证的准则
一、比较方法或间接的实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方法。孔德所谓的历史方法毫无用处。对密尔反对在社会学上运用比较方法的答辩。原理的重要性:同样的结果总是有同样的原因。
二、为什么说各种比较方法中,共变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好的手段;它的优越性:1、在事物的内部证明事物的因果关系;2、使用资料便于选择和作更为细致的研究。社会学虽然只能使用一种方法,但并不亚于其他科学,因为社会学家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比较方式。但必须比较那些连续不断的、广泛的系列变化,而不是比较那些孤立的变化。
三、这些变化系列的不同形成方式。在这些变化系列包括来自单独一个社会的事实的情况下;在这些变化系列包括来自属于同种的若于社会的事实的情况下在必须比较不同的若干社会种的情况下。为什么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比较社会学也是社会学。
在这些比较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错误而应采取的措施。
标注 #1964-1964
同样的结果总是有其同样的原因。
标注 #2076-2078
因此,要解释某一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实,只有观察它在所有的社会种中的全部发展过程才能做到。比较社会学并不是社会学的一个特别分支,只要它不再是专注于描述,而注重研究事实,它就是普通社会学了。
结论
本书所述方法的一般特点:
1、它独立于一切哲学(这种独立也有利于哲学本身)和各种实际应用的理论。社会学与这些理论的关系。它怎样使我们摆脱党派的東缚。
2、它的客观性。社会事实被作为物来研究。这个原理怎样支配着这整个的方法。
3、它的社会学性质:解释社会事实时不能脱离社会事实的特性;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获得这种独立是社会学有待争取的重大进步。
如此形成的社会学具有更大的权威。
标注 #2104-2104
首先,它独立于一切哲学。
标注 #2136-2136
其次,我的方法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