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都像为自己开脱的巨大谎言

3.14-3.26 《紫禁城的黄昏》
原本看《末代皇帝》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庄士敦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可能是戏份不多。但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封建末代史上和溥仪生涯中,这么一个人物可以说是最影响溥仪的人。
庄士敦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无论是在英国还是中国,庄士敦都属上流最接近顶级权力的存在。
后来在中国做了溥仪的老师,很多方面都影响了溥仪。
先说好的方面,庄士敦的到来无疑是打开了溥仪的国际化视角,从全世界放眼看中国的改革,使得溥仪成为一个很接近为人民着想的“明君”,接受改革。
但坏的方面比好的方面大太多了。庄士敦其实是个野心家,他很多时候都在“操控”着溥仪的意见,影响历史走向。因为庄士敦是溥仪的老师,又是见多识广的人,所以溥仪都下意识的会先听从这位老师的意见。
从被赶出紫禁城策划逃到英国,再到寻求西方庇护,再到后来多次密谋复辟。庄士敦这个野心家和政治家一直有参与,但他并不承认自己作为西方干预中国内政。
文中其实很多次提到“溥仪信任我”“报纸污蔑诋毁我”“我并不知情参与”,无疑这些都是谎话。
整本书看下来,庄士敦都在为自己开脱,从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到最后沦为日本阶下囚,庄士敦从一至终都参与过,但从不认为有自己的过错,把自己撇的很清。
我建议读这本书的时候,对于庄士敦描述客观历史事实的情节可以读一读,但是读到只有有庄士敦参与的事情当中,都要抱有怀疑的态度和自己的判断。
读历史是非常枯燥的,而且人物很多,看似都没有交集,实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且看历史是需要大量的查阅考究的,很多时候你以为看到了真相,但是很难辩证真伪的。
我们要记得,任何一个写历史的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和立场,或多或少会带到作品当中,影响后人。很难说哪一个版本是客观可信的。只有从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时间去看,我们才会自己拼凑出一个真实的真相。
这段话适用于任何一个朝代,包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