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童年回忆录 德龄公主
德龄公主是清朝驻法大臣裕庚的大女儿 公主的名号是慈禧太后赐予的。她会中日法英四国语言 并且多才多艺 深得老佛爷喜欢。
他们在那个年代 生活在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撞之中 在幸运与压力的冲突中。生活中的种种行为 都要被整个世界关注和议论。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 他们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
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 她随作为驻日大使的父亲去日本生活了四年 她喜欢日本的生活 在那边有小伙伴并且学习了插花等各种功课。令她骄傲无比的是 十二岁那年她还跟天皇和天后握过手。
随后他们到了法国 那时段国内正是义和团运动。信息的不通畅 使得他们经常要面临生命危险。好比 当法国人误以为自己国家的大使被义和团杀死 一些法国暴民便想要杀死中华驻法大使。国内的庆王曾诱骗她父亲回国以便找机会除掉他,这 好在没有得逞。但是庆王还是杀死了伯父一家 而祖先流传下来的七十三箱宝物也下落不明。
通常人们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 都是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但本书却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 一个中国外交官家庭站在另一个国家的领土上 感受这个国家 代表国家和其他国家交往 重新审视大清王朝 并以非凡的勇气提出了许多有预见性的独到见解。
书中在描述了外交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 多处描述到中华传统礼仪与西方世界的格格不入。那一时代 就从仆人到大臣到皇家 思想都极为保守和不愿意学习新事物 比如带着棺材环游世界的李鸿章和他的使团。
由于是公主回忆的童年 那个年代的政治派系斗争不得不被很隐约的写入书中。这也是本书一个很值得看的看点。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颇为精彩的书 女儿通过偷看父亲执行公务 在这个活生生的课堂里面学到了最真实的外交。她与父亲有着从现实到心灵的息息相通。从幼童到青春 父亲都给了女儿极致的尊重 给了她那个年代下的中国女人不可能有的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 即便是在今天 也很少有父亲可以做得那么好。没有这样的父亲 她的内心不可能强大到面对慈禧太后为她安排的婚姻宁死也要说no。她尊重自己的内心 坚定而不情绪化。
从沙市的童年一直到她的父亲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 读完这本书 我感觉有些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伟大到近乎完美的父亲。我总是想 这是不是作者作为外交官的女儿 熟练地用外交辞令般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崇敬的父亲呢?毕竟 他太完美了。
——Su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