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从系统的角度看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同样是抱着构建自己的世界观的目的来阅读这本书的。最终发现想得到一个终极的答案或者真相是不可能的,用书中的话来说系统要保持开放,远离平衡,才能不断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开放的本质就是面向未来),思维体系也可以看做一个系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通过“涨落”不断演化得到发展。系统虽然也需要稳定性,但是一味追求稳定性,必然导致系统成为一个孤立系统,最终在熵增中死去。想得到一种万能或者最终的答案一劳永逸真是一个懒惰又想得美的追求。不过我觉得我找到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或者工具,就是一直环绕在身边的——唯物辩证法。
书中的系统论是站在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上构建的。人就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子系统或者说要素。 我意识到了,自己之前还是以人为主体来看待很多事情。可能万物都是一些基本粒子运动的暂时性体现(世界不是一成不变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把人不当人来看,可以从一种新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国家就像一个公司,人民就是其产品,或者人民就是一个生产力单位,家庭是生产力生产基本单位,也是生产力社会化基本单位,等等。此外关于唯物辩证法,我发现对对立和统一有了很多认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还有香港问题虽然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很大麻烦,但是同时也让中国人民团结在了一起。毕竟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事物发展演化的源泉和动力。没有好好学《自然辩证法》,太可惜了。
回到这本书,缺乏耐心的我,没能花更多时间去琢磨里面的很多观点。一些不熟悉又枯燥的历史和深奥暂时无法理解的哲人的观点都是匆匆扫一眼翻过。诶,装逼用的好材料就被我扔下了。所以关于占了本书三分之一页数的第一篇,我基本上没能形成系统的印象,简单点应该就是系统的思想在中西方很早就存在了,同时在许多著作和名人的思想中都有体现。
第二章《辩证系统观——从系统观点看世界》的内容,我现在回过头来发现就是如其开头所说“整个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自然界是以系统的形式而存在的;运动在量和质上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系统的存在形式”。
接下来是系统的八种特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可以说八种特性都是要在对立和统一中来把握的。就讲讲收获比较大的开放性和稳定性。
对于开放性来说,现实中所有的系统都是开放的,我所学的热力学里面的孤立系统其实是不存在的(宇宙是否是个孤立系统,这一点无人能证明)。同时,系统的开放,使得内因和外因联系起来,有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泽东《矛盾论》)。
系统的稳定性,不能仅仅就稳定性来谈稳定性,而是要在稳定和失稳的矛盾中来把握稳定性的。人们特别钟爱稳定性,总是喜欢动态的和静态的稳定来作为积极的东西来对待,就如我开头的自述一样,思想体系都想追求稳定。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在非平衡状态下保持自身有序性的特征。不过我并没有弄明白,这里和前面的平衡又意味着什么。此外,发展就意味着失稳,所以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又是一个难题了。
第四章则是系统论的基本规律:结构功能相关律、信息反馈律、竞争协同律、涨落有序律、优化演化律。不过我觉得有些内容与其说是规律不如说是特性。里面的涨落有序律比较新奇,虽然耗散结构理论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是一直没怎么接触过。正是由于随机涨落这样的因素的存在,驱动着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时的非平衡过程,使得一些子系统“涨”“起”,在瞬间有了更大的不稳定性,另一些子系统则有了更大的稳定性。使得有些子系统在获取资源上有了“优势”,有的子系统有了“劣势”,最终使得系统演化。
在《涨落有序律》这一小节,还谈到了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修斯退化论的矛盾,作为一个热力学方向的学生,我之前一直没意识到。对于克劳修斯退化论所产生的“热寂说”,确实有几点值得怀疑:1、热力学第二定律可能不正确,毕竟其是人类在有限的观察中得来的;2、宇宙不一定是孤立系统,这一点我估计答案永远也无法找到。关于“热寂说”是否正确,目前大家已经将此问题转换成“宇宙中是否存在热平衡态”,而且大家似乎已经推翻“热寂说”了。另外此小节提到的耗散结构理论,并没能给出这个矛盾的解答,只能用来解释达尔文进化论。
接下来要好好补补唯物辩证法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