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岁遗风今何在——读《荆楚岁时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华书局这个版本的《荆楚岁时记》,收正文77条,除注文外,附有宗懔传略、宗懔诗存、引用书目、历代著录及序跋题识、版本考、参考书目,索引等,小巧易读。
《荆楚岁时记》按时序,记录了南北朝梁时荆楚地区的民俗、物候、节令,有很高的历史和民俗学价值。对于不搞研究,闲看解闷儿的读者来说,可以了解1500多年前南方节令习俗,再与当下对照,感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以正月为例,书中提到的燃爆竹、贴门神,长幼正衣冠拜年,立春吃春饼、生菜,与今日通行风俗基本无异。而打球、秋千之戏不再流行,驱鬼种种也已失传。笔者从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在家里开始诵读《诗经》,郑风《溱洧》描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郑国三月三“上巳节”河边沐浴采兰的情景。《荆楚岁时记》中对荆楚此俗有记载:“三月三,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隋朝杜公瞻的注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对了解《溱洧》有了更多助益。又如五月五,《荆楚岁时记》记载了浴兰节、采艾草驱毒、竞渡等习俗,未提端午和屈原。注文解释较详,不但有端午的名称,在介绍竞渡是为纪念屈原投江的同时,也提到伍子胥、越王勾践与端午竞渡习俗的关联,可广见闻。
有关气候、食物的记述,简洁有趣,颇具美感。以雨为例,因季节不同,就有榆荚雨、梅雨、贺嘉雨、洒泪雨、洗车雨、豆花雨、催禾雨、液雨等称呼。而屠苏酒、椒柏酒、胶牙饧、赤豆粥、大麦粥、汤饼也是轮番亮相,今亦可见。而74条“菇菜、地菌之流,作羹甚美;鲈鱼作脍白如玉,一时之珍”的记述,让人不由得兴起鲈鱼堪脍的“莼鲈之思”。
2020年岁首,武汉疫情严重,荆楚大地蒙尘。困守北京家中,翻阅这本小书,了解荆楚风物,聊寄对湖北人民战胜疫情的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