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大师巴菲特和芒格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内部讲话》这本书记载了伯克希尔自1986年至2015年期间的会议纪要,这些纪要可以帮助咱们深入了解巴菲特和芒格投资思想的来龙去脉以及与人生观的联系。
家庭教育和阅读——投资思想起源
巴菲特和芒格都提到父母对他们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要远胜于学院教育的影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在会议中经常开商学院的玩笑。比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问题“ 什么让好的公司越来越好,又是什么让不好的公司越来越糟 ”,芒格认为商学院无法提供真实的答案,因为商学院的生源是公司,为了挣钱,就要为公司说好话。
基于上述道理,巴菲特专门为儿童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巴菲特神秘俱乐部》,教给小孩子理财的理念。在B站有这部动画片的中、英文版本。
另外,阅读对他们两个人投资思想的形成也非常重要。芒格提到他和巴菲特“ 10岁就读完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里所有投资方面的书籍,有些书籍甚至读过两遍 ”。巴菲特也提到“ 19岁时,巴菲特读了《聪明的投资者》。他告诉大家,即便到了76岁的年龄,他依然沿用着19岁时从那本书中学到的思考方式 ”。因此,巴菲特说“ 如果你读上20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芒格也说“ 有了书,你就能以自己的速度来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 ”。
社会环境——人生路径
巴菲特和芒格在书中多次提到年轻时机会少,而现在机会多。年轻人生在这个时代,非常幸运。
而这可能是巴菲特和芒格走向投资之路的关键所在。他们曾提到“ 假设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人约翰·古登堡曾经是日内交易员或是对冲基金经理,这样一来,印刷术就不会问世。以此类推,之后也就不会有互联网、有钱电视 ”。也就是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机会,他们两个可能就是思想家了,可能学术界会有新的思想出现。
人性——投资的重要切入点
巴菲特和芒格洞察人性,并且能够将人性与金融市场关联起来。
针对人性贪婪,巴菲特曾经断言“互联网的真正作用是给发起人一个机会,通过风险资本市场将数百万投资者的希望与贪婪转化为金钱。大量钱款从轻信发起人的投资者身上转移到了发起人手中,可真正富起来的人凤毛麟角”。
针对人性从众,他们曾说过“ 投资最重要的是要遵循逻辑,不能感情用事。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可把控的事上,不要浪费时间去考虑公众的意见 ”。
针对权力,芒格曾说过“ 领导早晚不再是领导,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正如凯恩斯所说:'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得死'"。另外,芒格也开玩笑战胜他人的方法之一,是活得比对手够长。
针对聪明,芒格曾说过“ 到了最后,你会发现还是我的想法靠谱,因为你聪明不假,可我才是对的 ”。
因此,巴菲特认为“ 真正的风险来源于某些公司的性质、商业经济学的本质以及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如果你了解经济学又了解人性,你就不会遇到什么大的风险 ”。
总之,巴菲特和芒格不太相信经济基本面的预测,而更关注企业价值、市场运作。他们的思想更接近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从人性入手,来进行投资。比如他们经常提到凯恩斯(曾经的股神,股市中发了大财)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投资思想,将选择股票比作选美,关键选择未来买家喜欢的,而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这也是行为经济学家研究投资动物精神的起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