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老爷子的吐槽中国史
在前几天和一群热爱历史的朋友闲聊起哪些通史类读物适合推荐给入门级的爱好者,好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提起了这套《中国人史纲》。
虽然这书我没看过,但提起本书的作者柏杨,我也算如雷贯耳了,相信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在本世纪初伴互联网刚刚兴起时,柏杨老先生就凭借他那本《丑陋的中国人》,成了各大文史类论坛上的现象级人物。
当时还在上学的我,也跟风买了他的好几本书,因为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教科书式价值观之外的作品,毫不夸张的说对我的三观造成了特别大的冲击,甚至因此一度成为柏杨先生的脑残粉。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也让我认识到他的很多观点其实是有些偏激了,后来也就没再看过他的其他作品。这一次听到朋友们都如此推崇,倒是让我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带着些许与故人相见的心态翻开了这部《中国人史纲》。
刚看过序言部分,就让我感慨柏杨老爷子真的是每本书都保持着生猛的战斗力啊,从皇帝的遵命到年号,再到古代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正朔”思维,无一被他冷嘲热讽了一遍。
不过嘲讽归嘲讽,书中的历史知识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比如我随手翻到春秋部分时,看到了“烽火戏诸侯”这一段,这段故事相信每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不会太陌生,但对这个典故的了解也仅限于历史版“狼来了”。在本书中,作者相当详细的讲述了周幽王和褒姒在宫廷中展开的一场“权力的游戏”,算是让人了解当时的诸侯们可并不单单是被戏耍了一次,就因为“扎心”了,从此不再勤王……
当然,既然是柏杨的书,那么出去精彩的历史故事外,自然也少不了这老爷子的强力吐槽,比如我翻到最喜欢的东汉末年:其他讲述这一时期的作品,通常都是在三国中选择一方势力为视角展开,而在本书中一到这一段时,却是从“十常侍之乱”开始,讲起了这一时期的宦官虽然没什么好人,但与之对立的士大夫们其实更不是东西:
在那一时期宦官们被记录在案的恶性其实一共就三件:杀掉了一位敌对的士大夫的全家、没缘由的射死了一名无辜女性、将与自己为敌的人杀掉后还将其吊起来示众。
作者在此处还特别注明这些还是在士大夫们获得了最终胜利后,特意搜集出来的罪证。而反过来再看士大夫们胜利后的表现则真是不能直视:不但要将整个宦官群体斩尽杀绝、甚至宦官的父母也一个不能留、当过宦官的门客的也全都不放过,终于惹出大祸,把董卓招进来,从此天下大乱了。
为了证明士大夫们对宦官们不是简单的嫉恶如仇,而是本身就那么混球,还顺嘴说了一句:那个八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在父亲去世后,看到来吊唁的人中有一个神情没那么悲痛,于是愤怒的直接杀了对方,在当时居然还作为孝子的典范收到士大夫们的赞扬。
在整套书中都充斥着类似上述部分的内容,哪怕自诩为“历史知识还算不错”的我,也是在头脑中充斥着“原来竟是如此”的想法和三观又震的粉碎感慨中,用了两天时间将书从头看到尾。
从此它也将成为推荐给想要看通史类读物的历史爱好者们的首选作品!
~~~~~~~~~~~~~~~~~~~~~~~~~~~~~~~~~~~~~~~~~~~~~
另外,我打开豆瓣上的书评后,发现很多对这套书打低分的评价都是“立论有失公允”、“充满了个人偏见”、“材料选的太偏”,虽然我基本认同这些评价,不过这也是我觉得它很适合入门级历史爱好者去读的原因。
如果一部八百多页的大部头,文风跟历史课本似的,那能让一般人读得下去才叫有鬼呢。
而看柏杨的书,就如同听一个满腹经纶但性格偏激、脾气暴躁的老大爷对着历史上的一切王侯将相逐一吐槽,在他身旁当听众的我们明知他的话语有许多有失公允的地方,怎奈对方学问太大,实在没能力反驳。但听着听着就会产生出:
“那段历史竟然是这样?”
“那个人物不该是他说的这样吧?”
诸如此类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些想法是最能帮助一个人对历史产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