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的悲歌》:无解的生命之悲


五月的阳台花草
冲着诺奖作品的头衔来读的。这本书里收录了两个中篇:《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第一篇很流畅地读完,第二篇则是读了几次都没有最终读完——怎么说呢,太没有故事性了,有点荒诞派的意味,也有意识流的风格,总而言之,不太好读。除非在特别清心寡欲的无人状态下,完全进入作者的类似的心流状态,再读这样的文字,应该不失为一种享受。因为很多寻常的生活被他摹写得太细腻了,那细微的感觉有普鲁斯特的影子。
《无欲的悲歌》中其实也有这种风格,但故事性(虽然跟别的小说比,也几乎是没有故事性的)要强得多。这一篇读来,还是挺震撼的,儿子对母亲的死,不动声色,甚至如释重负,而回忆起母亲的一生,也让人内心仿佛憋着一口吐不出的气一样——这么想,似乎母亲也只有死,才能让人长长地舒一口气吧。
这位母亲,她一生都在挣扎,她跳跃,仰望,想摆脱生活给她圈定的一切庸常无味,可生活呢,日复一日地“报复”这母亲这一类人,最终让人崩溃,让死比生更让她心安。
从一开始的以各种方式尝试“融入”某个群体中,到后来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即“自我”的觉醒,无论是融入,还是独立,她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周围的一切束缚着着、拉扯着她,让她一次次撕碎梦想,终于她病了,她对这个世界没有了“欲望”……
这,多么像你、像我,像我们这些不甘平庸却又无能为力的平庸世界里的平庸的小人物!
所以,读得悲怆。
看到豆瓣书评里,有人把这归结为制度的缘由,是集权制度、或是男权社会造成的悲剧,我以为不是。这是所有身处卑微处、心却又向高处仰望的人们无解的生命之悲。

五月的阳台

五月的阳台。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雨言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