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你看到一本书的名字叫《企鹅、凤梨与穿山甲》,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以为是一个童话故事?可是,你错了。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
世界精彩纷呈,万物皆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如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来得极其迅捷。遇到不懂的事,我们习惯会说:问手机。拿起手机,打开搜索引擎,各式各样的信息排队列在我们面前,任我们选择。 我们几乎不考虑探索,更不会敬畏知识。可是在数百年前,人们是怎么发现新事物的呢?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个世界,用冒险去认识未知。神农尝百草,徐霞客四处游历,而外国人则随着新航线的开拓去更远的地方探索。他们靠着手中的纸和笔,甚至是口耳相传,记录下对这个世界的探险笔记,也是最原始的动植物百科。《企鹅、凤梨与穿山甲》是一本来自欧洲探索先锋的惊奇记录,它记录了前人们对世界的冒险巡游。
《企鹅、凤梨与穿山甲》是一本非典型的科普。它不像今天的科普书那样严谨、工整,有几乎统一的格式,而更像是对万物“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笔记。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动物,食物和人。作者克莱尔•科克-斯塔基,是一名丛书编辑。他从大英博物馆里的资料堆里,整理出探险家们记录的笔记,编著成此书,让我们走近前人们眼中的世界。
因为是笔记,这本书非常有趣,浅显易懂。 比如企鹅,书中列举了几个人的记录。先是驻大莫卧儿帝国的托马斯•罗爵士记录了人们在好望角看到了企鹅。紧接着,彼得•芒迪记录了在南非看到的企鹅。托马斯•赫伯特爵士在南极偶遇了企鹅,航海家威廉•丹皮尔船长则在航海中看到企鹅穿过南太平洋。英国航海家们除了记载了在福克兰群岛发现企鹅,还试图把它们带回欧洲。 虽然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企鹅,但他们对企鹅这种动物的描述却如出一辙:企鹅的翅膀像衣袖一样。这是对企鹅外观尤其是翅膀无比精准的描述。企鹅虽然有翅膀,但是没有羽毛,它们不会飞,但是它们会排队行走。 人们尝试驯服企鹅,也吃它们。“肉味道怪异,但企鹅蛋却极美味。”不得不说,人类除了用眼睛看,还极其擅长用嘴巴来品尝。有人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在这本书里,在各色笔记中,我对诸位前辈的敢于品尝佩服得五体投地。
动物可以用嘴品尝,那食物就更是了。 作为中国人的我,来看欧洲人写茶。开头就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然后写商人在英国伦敦报纸上做了广告,“tee”作为新饮料出现在了欧洲。因为价格贵得离谱,喝茶成为欧洲贵族人的时尚。等到茶叶店开张,运茶船速度加快,茶叶的成本随之而下降。旅行家记录了中国人饮茶的习惯:用茶当饮料,也用来招待客人。中国人用热水泡茶,喝完后,茶叶留下。 作为第一个记载喝茶的英国人,彼得•芒迪描述了在中国品茶的情景:茶是水和茶叶的混合物,茶浮在水上,必须趁热喝。 《环球航海》中则详细记录了茶的制作、冲泡方法,以及它们给中国人带来的益处,甚至很严谨地写道:我们没有参观访问,不了解质量上乘的茶从何而来。 这些文字短小严谨。不是那种道听途说的八卦,而是寻访,是尽可能还原食物本身的全貌,给当时不了解的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万物皆有灵。认识了动物和食物,人类还要去了解自己的同类。《企鹅、凤梨与穿山甲》的最后写了不同地区的人和风俗。这一部分非常简洁,文字短小精干,行文客观。比如写牙买加,就是“炙热”。全文只有约翰•莫奎特的一段描述:在牙买加炎热天气里热得窒息,动不动就汗流满面。写中国,就是“物产丰饶”。在大航海时代,旅行的目的是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发现新的商品。在那个年代的中国,除了地大物博,就是劳动力特别廉价。
《企鹅、凤梨与穿山甲》是一本非典型科普,更是原汁原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现场。它不似典型的科普教科书那样枯燥,而是让科学的观察有了生动有趣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