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才子佳人”外衣的“狎邪腐儒”之作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作者名已佚,估计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搔首中年”写的,迂不可耐。前二分之一用来写铁中玉和水冰心之间纠葛的缘分,侠肝义胆的“美少年”和心思玲珑的“美少女”的故事最是让人心生爱怜,让人羡慕了;“坏蛋”数次作梗当中,也让人为之不忿。好感在这一阶段快速累积,让人对“狎邪”之名颇感怀疑。然而,当中四分之一便开始有变化了,两个人因为先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有缘相识,于“礼法”不合,所以一个二十啷当岁的青年和一个十七八的小姑娘搬出来一大套宗教礼俗天理法度来告诉旁人:“俺两个真可惜嘞,俺两个可不能在一起哩”。本来“美少女”说“当有父母之命,必然遵从”,结果,“美少年”少年得志,一团血气救了自己未来的岳丈,还不小心得了个进士二甲官补翰林,意气风发之时,老岳丈亲来求亲,本来都是十分和谐的对吧?却不成想,两个后生竟然一套一套接一套的礼来礼去说他俩不能在一起,原因呢?因为太有缘分了。说好的“父母之命,自当遵从”呢?后四分之一更加迂腐至极,中年人说“礼外有礼,于礼无妨”,年轻人说“都怪缘分,天礼难容”。最后两人合亲不合卺、结婚不同床要留“清白之身”以正礼法,临了更是演了一出“天子亲自下场,审了一场桃花案”的闹剧,并赐下“奉旨洞房”的圣旨,两人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这算是第一次完整读完一本古代小说,整本书中充满了矛盾。两个人用一堆道家的学问解释自己的做法,然后搬出大套大套的腐儒之说抨击自己先前的道派做法。读完深感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鞭辟入里。
就这,还被列为“十大才子书”中第二才子书。有洗白的人说“狎邪小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礼法”的挑衅和怀疑,对此,我又想搬出鲁迅先生那句“削去了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者”的“国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