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的女性:追求“灵肉合一”的两性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细读《虹》这部小说之前,已听闻劳伦斯的作品由于色情描写过多,而在最初遭到多方禁毁。但实际上,他的作品不过是通过男女之间情欲与性欲来揭示人性。

劳伦斯的作品中混杂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他的经典之作《虹》就是最好的例证。文本中展现了英国社会的城乡镇的生活画卷,属于现实主义的写实内容;夹杂了大量的意识流、内心独白剖析等元素且视点随意切换以内倾性为主,属于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虹”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它的丰富内涵属于象征主义;书中多处出现的基督教以及丰富的宗教意象,展现其神秘主义色彩。
在创作上看,《虹》是多元的。同样,在其思想内涵层面看,《虹》也是多元的。
在正式提及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之前,先插播个观点:劳伦斯提倡建立一种新的、健康和谐的两性关系以摆脱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人的压抑。
正因为这一观点,许多学者以及读者都会偏向从时代社会更迭的角度来解读《虹》中的两性,比如“小说的开头以田园牧歌式的笔调描绘了1840年前后英格兰中部水乡的优美风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出现了运河、铁路……在两种文明更迭交替之中,劳伦斯叙述了布朗温家庭三代人的故事”,这么一来,对《虹》的解读便不由自主地偏向了对当时社会的分析与批判。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确实批判了社会某些现实事物,比如教育制度、工厂利益关系、金钱至上观念等等。但我认为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依旧是谈论两性关系,并且或多或少融入了女性意识。
因此,我想专门就文中的女性意识出发,谈论《虹》的女性意义。
女性独立意识的三个阶段
布朗温一家三代人身上体现了两性关系的三种模式,并且这三种模式具有递进发展的趋势。在这趋势中,我们能发现女性的成长。
第一代:布朗温与莉迪亚,缺少沟通交谈。莉迪亚是一名来自波兰的他乡客,对玛斯这片土地不熟悉。她为了生存下去,便与迷恋自己的汤姆·布朗温生活在一起。
第二代:安娜与威尔,婚后爆发强烈的个性矛盾,最终在性爱中互相妥协。
第三代:厄秀拉与斯克里宾斯基,两人相爱,但是个性不合而没能结婚。
三代人的爱情反映了三种模式的两性关系:
第一种是最原始的两性关系,是压抑痛苦并且毫无解决办法的模式。
第二种是原始两性关系的演进,男女为了一时的欲望与爱意而结婚,不顾性格上是否相衬而结合,导致婚后的不幸。相比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找到了性爱这一方法,以维持家庭的稳定。
第三种两性关系是新型的,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初见“灵肉合一”的理想两性关系的萌芽。
同时,三种两性关系模式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女性意识发展阶段:
第一种,女性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苟活而选择能给自己带来物质的男性,这是女性受控于男权的时期。
第二种,女性的独立意识产生,但却由于没有经验而冲动莽撞,不能够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
第三种,女性的独立意识处于上升期,依旧缺乏定力,会受男权话语左右,但仍然能在迷茫中把握自己大致的方向。
有学者指出,第三代女性已经完全具备独立意识。我对这一看法并不认同,《虹》中,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虹》最后一章,厄秀拉与斯克里宾斯基分手后发现自己怀了孩子,之前的果断成为个人内心郁闷愁苦的源头,甚至写信哀求斯克里宾斯基与自己结婚。


这一突然的转折,通过孩子展现出男女不同的表现,男性如斯克里宾斯基在厄秀拉怀孕且通知自己与之结婚时,淡定自若,只回一封电报“我已结婚”;而厄秀拉却为怀孕一事饱受内心折磨。这表明在伦理道德的束缚中,女性受到的桎梏远大于男性,因为社会的伦理道德终是由男权话语所编织而成的残酷表象。
但经过一阵思索,厄秀拉又意识到“假如有了孩子,也只是会有一点儿不同。她要自己照管孩子,不会去找斯克里宾斯基·安东属于过去的世界”,最终获得了代表希望与新生的“虹”的祝福。



“双性同体”是最完美的人格
我认为《虹》体现了女性主义者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双性同体: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是指同一个既有男性人格特征,又有女性人格特征,根据情况需要做不同的表现。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双性同体”,大力挖掘了心理学的寓意,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两种力量在支配日常的活动,一种是男性的力量,一种是女性的力量,男性内柔外刚,女性外柔内刚,没有单纯的男性和女性之分。
三代男性身上都或多或少可以看见“双性同体”的特征。
斯克里宾斯基·安东的“双性同体”特征最为明显。斯克里宾斯基体格健壮,是一名军人。他本该是一名阳刚热血的男子汉,但小说中有一部分专门细致地描绘了他的痛哭,这一柔弱的表现正与传统社会对女性性格特征的定义合拍。厄秀拉说自己永不结婚时,他哭成泪人,就算搭上了出租车,在外人的注视下也止不住眼泪。而在海滩之后,他断然决定离开,立刻找到另一位适宜结婚的伴侣去往印度。他不是双重人格,只是在他身上体现了男人与女人两种属性。



另外,在第一代与第二代男性的身上,能发现劳伦斯笔下的男性缺乏社会约定俗成的男人味儿——暴力、勇敢与坦率等外倾性格特征。他们大多缄默,沉迷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并且尊重女性、大部分时间受制于女性。女性却更热爱社交,更有向外的张力,向往外部世界,让他们捉摸不透。
这种性格特征却不是始终如一的。我在看《虹》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第二代的性格特征处于一种浮动的状态。就拿对宗教的热枕上,第二代就呈现出反向变化。起先,安娜非常热衷于基督教,而威尔却对教堂教义不屑一顾。但后来,威尔却对宗教所展现的象征意义而分外痴迷,安娜反而开始嘲笑威尔的宗教观,对他不屑一顾。这种反转说明了什么?我目前还不清楚,只是浅显地认为,或许男女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个性上有意对抗,以争取主导权。
《虹》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与《恋爱中的女人》构成姐妹篇,被认为是劳伦斯成就最高的作品。这部小说主题丰富,还有更多的内涵等待读者挖掘,并且,“虹”这一象征意义也值得深入分析。一己之见,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P.S.如果书评内的一些观点能帮助到各位写论文,那就最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