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富二代的欧洲艳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家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的笔下,出现了仿佛是迷宫般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文学的魅力就在细节里,而当思想的细节真实到难辨真假的地步时,作品无疑是成功的。
《使节》便是现代文学大师亨利·詹姆斯成熟写作期的艺术巅峰之作,是在历史上第一部得到欧洲评论家认可的美国文学作品。故事以意识流的语言,讲述了一位游历欧洲的美国富家子弟如何被罗曼蒂克的法国抓住年轻之心的故事。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 — 1916)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为著名神学家老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Sr.),兄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家中常常出入一些美国文化界名流,如哲学家爱默生、散文家梭罗等。这样的背景大概只有德国的曼家族(Mann)可与之相匹。詹姆斯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接受其父的“世界公民”概念,他生在美国,成年生活都在欧洲,后定居伦敦。

亨利·詹姆斯被称为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备受海明威、博尔赫斯、格雷厄姆·格林等人推崇。海明威曾说,真正的好作家是亨利·詹姆斯、斯蒂芬·克莱恩和马克·吐温。
亨利·詹姆斯是第一个提出意识流小说方法的人。他有三个论点:真实论,有机整体论,叙述角度论。意识流哲学当时分布于法、英、美。整体来说,受到柏格森学说的影响最大。柏格森(Henri Bergson)认为,理论科学都无法把握实在,唯直觉和非理性的内心经验才能够;理性认识事物的外表,直觉认识事物的内核。直觉,要借助于天才。
詹姆斯的创作理论确定了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文学史地位。康拉德曾经称亨利·詹姆斯是“一个描写优美良知的史学家。”亨利·詹姆斯发表文章《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1884),把“真实感”列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说如果小说没有真实性,其他优点等于零。他认为小说是独立自足的有机结构,和社会、历史、作者本人不相干。其中的思想感情,是素材进入作品被艺术化、形式化之后的结果,已不是艺术家原来的思想情感,已自在,以连续不断的整体发生自己的作用。他要求小说作者充实小说内在规律,不要以主观的因循的观念干扰作品。
詹姆斯说:过去的一切小说采用的是全知角度,对小说中人物活动全部了如指掌,全知全觉。如果放弃这一套,用一个叙述者的角度,往往更真实。
詹姆斯批判了传统,现代创新,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使节》不仅是亨利·詹姆斯晚年最为成熟的写作期的峰巅之作,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斯特瑞塞作为“使节”被纽瑟姆太太从美国派出,到欧洲去带她的儿子查德·纽瑟姆回来继承家业。母亲认为儿子是被坏女人牵绊,但斯特瑞塞与这位叫作维奥内夫人的“坏女人”接触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小说以此为主线,情节颇多回转。“使节”斯特瑞塞在欧洲的游历使他重新思考一切,最终反而劝查德留在欧洲。
亨利·詹姆斯书中的主角查德·纽瑟姆从美国来到欧洲,对巴黎的曼妙的私人沙龙、庄重的修道院、愉悦的气氛情有独钟。这同样折服了母亲派来抓儿子回家的“使节”本人,他的立场调转,即使在得知不那么体面的真相之后亦选择不回头。
詹姆斯敏感地觉察到那些还不为小说家们所采用的现实素材,社会的风尚、社会的形态、阶级的活动,以及地域风光和带着各种风情的人物个性等等,在他看来都富有意义。于是詹姆斯构想了“某种类型的年轻的美国人”,一个比其他年轻人更堪称“所有时代的继承者”,具有感人至深的价值,具有更深的意识觉知,能够破除继承中的羁绊,从而担当起一种全面的、未至而将至之类型的角色。

《使节》出版于20世纪初,以欧洲人的眼光来看,詹姆斯是个跨越国界的“文学大师”,但他的艺术风格与十九世纪美国的文学传统背道而驰,所以他在世时,喜爱他的美国读者为数不多。
在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时间被大机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线性时间所取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值美国的“镀金时代”,英美疯狂追求金钱,对金钱的热爱超过了对于工业本身,美国社会的一系列改革却未能帮助公民得到更公平的分配。历史上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已然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象征。在这个阶段,欧洲人对美国这片新大陆产生出好奇,“淘金梦”,在美国,许多人富有了起来,但同时,像詹姆斯这样的上流社会美国年轻人远渡欧洲,欧洲大陆与美国进步主义社会思想互相影响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亨利·詹姆斯进行创作的年代,德国经济历史学派的很多思想对美国的进步人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美国进步主义者批评功利主义道德观和形而上学的道德观,但没有完全接受道德主义。他们提出了历史相对主义理论,但是他们的历史观却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信奉政府干预,但也鼓励公民的社群意识和公众参与;为改革者提供一个理论武器,使他们在不引起中产阶级自由放任主义阶级基础反对的前提下,批判自由放任主义的哲学基础。他们呼吁进步主义更加重视基督新教复兴、道德情感和公民力量。
此外,他们还提出了新的伦理思想,这一新伦理思想摒弃一般的道德情感宣泄,使人们可以认识到道德情感的认知力量,帮助人们了解它们的知识基础。他们还认为,如果这些道德情感能在公共机构中以规章制度的方式表现出来,将能促进社会进步、文明进步和伦理的自我实现。

1895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亨利·詹姆斯被认为是意识流创作理论的先驱,他相信文学艺术家不能光凭着镜子照射某时某地社会生活的表面,相反,作家应该运用语言艺术,挖掘人类的心理和道德本性中的最深层的东西。

1907年立体主义(Cubism)自法国开始,野兽派、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纷至沓来。在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里,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风尚是如何影响到女主角的服饰,以及细节中流露出的上流社会对于欧洲风雅和艺术家的热爱之情。亨利·詹姆斯无疑也受到美洲新大陆的传统和欧洲先进思潮的同时浸染,他的现代主义作品是“世界性”的。
“使节”斯特瑞塞在巴黎的文化历险,正是一个充满了回忆、想象和沉思的意识之旅。小说中,句子的构造,精妙地形成了整部《使节》的构造的隐喻,詹姆斯对这部小说整体的把握如同他对语言细节的把握一样,充分体现了伟大作家的共有本色:自信、圆熟、优雅和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