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前往巴塔哥尼亚

在去年11月,我们采用保罗·索鲁认为”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方式——搭飞机前往巴塔哥尼亚。飞机落地El Calafate机场的时候,那久负盛名的巴塔哥尼亚妖风裹着逼人的寒气撞到我们脸上,我们才意识到,巴塔哥尼亚,抵达了。这是我们旅行的开始,却已经是保罗·索鲁旅行的终点:到达即终点。他精彩的旅程全部记录在晃晃悠悠的火车上。
我尝试用谷歌地图丈量他的轨迹:这势必不会是准确的。谷歌地图上大多显示公路的轨迹,书中描述的一些铁路运输时至今日甚至已经废弃。我只是拙劣地在地图上描绘出他的行踪,在疫情封闭了世界天空的这段时间里,来一场幻想的美洲神游。
第一章:湖岸快车

作者从波士顿出发,前往第一站芝加哥。他搭乘的是美铁(Amtrak)的湖岸快车(Lake Shore Limited),冬日冰天雪地的景色之下,我们保罗的毒舌吐槽之旅就此展开。路程1,637 km。
在美铁的官方网站上,有湖岸快车的一段简明的介绍(甚至是中文的):
New York/Boston - Albany - Chicago 19小时 每日
Chicago与New York City之间的每日列车服务,穿越South Bend, Cleveland和Buffalo,途经美国最美的海岸线。顺着一条著名的Native American Highway,沿Lake Michigan南岸、Mohawk River及Erie Canal而行。
第二章:“孤星”号
第二段行程,搭乘孤星号列车(The Lone Star),从芝加哥前往德州沃斯堡,路程1,694km。孤星号从芝加哥出发,途径堪萨斯城,威奇托,俄克拉荷马城,沃思堡,最后抵达休斯顿。美铁于1979年终止了这条线路的运营。作者抵达沃斯堡后便前往美墨边境小城拉雷多。

第三章:阿兹特克之鹰
作者正式踏入拉丁美洲,从边境墨西哥一侧的新拉雷多车站搭乘阿兹特克之鹰列车前往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路程1,291km。在美国一侧望向对面的墨西哥时,作者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他面对陌生的大陆时兴奋紧张而放大的瞳孔,这算是书中我最喜爱的几段话之一:
望向对面的河流南岸,我了解自己正注视着另一片大陆、另一个国家、另一处天地。那儿众声喧哗,有音乐,还有此起彼伏的人声与车声。国界是千真万确之物:彼岸的人们作风完全不同,仔细望去,我可以看到被啤酒屋的霓虹灯包围的树木、拥塞的交通、音乐的来源地。虽然不见人影,但车流是人迹的明证。越过墨西哥的新拉雷多之后,远方则是黑暗的斜坡——面貌模糊、夜幕深垂的拉丁美洲迎面而来。

第四章:搭“莽夫”号前往韦拉克鲁斯
作者忙不迭地逃离墨西哥城,前往墨西哥东部的Veracruz港,在广场上和一个名为妮基的女子展开了一段奇怪的对话。路程423km。这条运行了超过120年的铁路路线已经在1999年8月停运。

第五章:通往塔帕丘拉的客车
通向危地马拉边境的慢车,一路走走停停令作者甚至读者感到绝望。路程约878km(未找到准确的铁路里程)。火车进入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行进在特万特佩克(Tehuantepec)地峡。在巴拿马运河建成前,这里的小镇连接了太平洋与大西洋,繁盛一时,而当作者造访时已是一片凋零景象,令人唏嘘。

第六章:往危地马拉城的七点半班车
从危地马拉的边境小城Tecun Uman乘坐小巧的火车前往首都。路程约283km(未找到准确的铁路里程)。作者记录了他的一阵胡思乱想,这一段我也有些许同感,自玻利瓦尔解放拉美已近两百年,拉丁美洲的精英和民众仍满眼疑惑,在左右的口号中摇摆不定,看似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却也不知道去向何方:
这就是拉丁美洲的病源:低能的政府使民主蒙上污名,人民无从选择,只好找寻替代物。愤世嫉俗的人也许会说(我遇见过不少),这些人由独裁政府来统治会幸福得多,我恰巧认为这种说法是胡扯。从危地马拉到阿根廷,大多数国家都掌控在自私自利的政权手中,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状态,冤冤相报永无休止。

第七章:往萨卡帕的七点整班车
从地震创伤尚未愈合的危地马拉城出发,乘火车前往“看起来恐怖极了”的萨卡帕。作者计划从这里搭边境火车前往萨尔瓦多,但火车时刻并不友好。他搭上了没有驾照的司机的黑车,前往萨尔瓦多边境安吉亚图(Frontera Anguiatu)。路程约233km(未找到准确的铁路里程)。

第八章:往圣萨尔瓦多的单节小火车
在萨尔瓦多的圣安娜,我第一次看到作者在旅途中感到心情愉快,他不吝啬地赞美着这个中美洲的小城市,听着他一路骂骂咧咧地走过来,看到他的心情变好我也不由得舒了一口气。他乘坐小火车抵达首都圣萨尔瓦多,观看了一场疯狂暴力的足球赛。路程约71km。萨尔瓦多的大部分铁路线已经在2002年因为连年战争和缺少资金停运。

第九章:往库图科的慢车
作者从圣萨尔瓦多出发,本打算前往与尼加拉瓜接壤的边境小镇库图科(Cutuco),前往尼国。由于尼加拉瓜游击战形势愈发严峻,两国边境封锁,作者未能跨越边境。他返回圣萨尔瓦多后,又再次乘坐同一辆慢车,沿途参观了小镇和村庄,在San Vicente参加了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天主教仪式。圣萨尔瓦多至库图科里程约199km,路线图可参考上图。SAN SALVADOR - SAN VIVENTE - SAN MIGUEL - CUTUCO
第十章:大西洋线:往利蒙的十二点班车
越过战乱中的尼加拉瓜,故事直接从哥斯达黎加的首都圣何塞开始。作者先搭乘大西洋线前往大西洋港口城市利蒙。本书的欢乐源泉索恩伯利先生登场,一路的絮叨让作者“万般嫌恶”,却又在机缘巧合下成了“我的救命恩人”。索恩伯利先生留下了创伤般的印象,这个名字甚至在作者行至南美大陆时仍然时不时会蹦出来。路程166km。这条古老的线路也已经停止载客,有消息称哥斯达黎加政府将在2021年重启大西洋线。

第十一章:太平洋线:往蓬塔雷纳斯的十点班车
一段简单平淡的旅程,仿佛和乡亲们一起出门郊游。在圣何塞“正常”的几天生活之后,规律的作息和安排开始促使索鲁反思旅行的意义:
这或许也解释了我对寻找异国风情那不可测知的魅力的需求:在最狂野的地方,每个人看起来都显得那么疏离,那么缥缈,那么不安,那么饥饿与疲倦,旅人因而极可能匿名,或似是而非地说,他们也可以以同样短暂的方式融入这样的生活。
路程约100km,这条线路自1910年运行至1995年,有消息称政府将在2023年重启这条线路。
第十二章:到科隆的巴尔博亚子弹列车
作者在巴拿马运河特区走访,留下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签署后各方反应的一段宝贵记录,运河特区作为国中之国,这段笔记也呈现出了美洲铁路行沿途迥然不同的风貌。
这条甚至比运河更早修建,从巴尔博亚港(太平洋一侧)至科隆港(大西洋一侧)的铁路线至今仍在运行,主要作为观光使用。线路长77km。

第十三章:到波哥大的“太阳”号快车
作者从港口城市巴兰基亚登陆哥伦比亚,在经历一场暴力选举后,途径卡塔赫纳来到铁路的起点圣玛尔塔,从这里前往首都波哥大。从他的经历看,这时铁路旅行已经开始凋零,甚至老百姓都不知道火车站的位置。里程约955km。

第十四章:卡利马快车
作者途径吉拉尔多特,来到破败的亚美尼亚(如今这里以咖啡种植园旅游而闻名),从这里搭乘火车前往卡利。行程约467km。
第十五章:驶往瓜亚基尔的自动火车
作者几次阴差阳错,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港口城市瓜亚基尔间飞来飞去,终究未能坐上他心心念念的自动火车。在基多与当地作家畅谈美洲文学,在瓜亚基尔和富豪远方亲戚细数家族的历史。单程飞行距离281km。

第十六章:山脉列车
作者最初的打算是从秘鲁首都利马坐火车前往万卡约(Huancayo),再通过公路经由阿亚库乔前往印加帝国的故都库斯科。不料抵达万卡约后,他的想法便被当地人劝退。他搭乘同一班火车回到利马,从那里像一名真正的游客一样搭飞机前往库斯科。单程333km。这条线路属于秘鲁中央铁路(Ferrocarril Central del Perú),在青藏铁路建成前,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之一,最高点平均海拔达4,835米。作者也描述了他途中的高原反应。这条线路仍作为秘鲁经典的旅游铁路线在运行。

第十七章:开往马丘比丘的火车
经典的旅游线路,作者又开启了对美国游客的无限吐槽模式。这条线路今日仍是秘鲁旅游的黄金路线,从经济到奢华的各种配置的火车供游客选择,目前由Inca Rail和Peru Rail两家公司在运行。行程92km。

第十八章:“泛美”号
作者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出发,乘坐火车前往和阿根廷接壤的边境小镇比亚松(Villazón)。行程约835km。这条线路目前由安第斯铁路公司(Empresa Ferroviaria Andina S.A.)运营,从他们的官方网站线路图上可以看到,现在拉巴斯车站El Alto到Oruro已经不再进行客运了。

而作者搭乘的从边境比亚松到阿根廷图库曼的火车线路如今似乎也已经完全废弃。行程约为617km。
第十九章: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北极星”号
行程约1,210km,这条线路仍在运行中,即便今日全程也要耗时超过31个小时。布宜诺斯艾利斯令作者心动不已,我们在造访时也不由得感叹比起拉丁美洲,布市的归属更偏向于欧洲,她是欧洲文明跨过大西洋,远远地铆在南方大陆上的一颗钉。即便距作者拜访已过了四十年,阿根廷经历了左右政权的更迭,在一次次国际债务危机下背负失信者的名声,下面这段描述仍然能展示今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美:
无论是最初的一瞥,还是待过几天以后,布宜诺斯艾利斯都是最文明的地方。它拥有借助其建筑和街道呈现的旧世界的优雅,其人民则展现出新世界的粗俗和坦率的健康,加上所有的报摊和书店——文学性如此强的一个地方,人们会想,多么富裕,多么美观。

第二十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
除去作家身份的博尔赫斯在和作者的对谈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博尔赫斯的公寓在迈普,圣马丁将军车站广场的转角附近,位于雷蒂罗-孔斯蒂图西翁地铁线上。”博尔赫斯自1944年起,便搬入了这间位于Maipú 994 6° B的公寓。

第二十一章 南湖快车
同博尔赫斯畅谈数日后,索鲁终于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搭上南湖快车,向阿根廷的南方,巴塔哥尼亚荒原深入。他将在亚科巴奇工程师镇(Ingeniero Jacobacci)下车。此地距布市已有近1,500km之远。

第二十二章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最终章,作者在亚科巴奇工程师镇登上并不快的老巴塔哥尼亚快车,开往他此行的终点站埃斯克尔(Esquel)。全长402km。这条路线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小窄轨”(La Tronchita)。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决定关停这条线路。在国内甚至国际人士的努力游说之下,如今保留了一小部分主要作为观光运营,也成为了阿根廷国家历史遗产。

到今天,作者在拉丁美洲乘坐过的大部分铁路线均已废弃或停运。动乱破坏、年久失修、入不敷出、效率低下都使得铁路运输在美洲渐渐让步于公路和航空。我们能看到的幸存者大多已成为纯观光线路,美洲的铁路旅游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保罗·索鲁的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成为了铁路旅行最后荣光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