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读《银元时代生活史》
首先应该感谢宁财神,是他推荐了这本书给我。世上有那么多书,有过那么多作家,而一个人的一生又是如此短暂,遇见什么书什么作者,应该说背后都藏着书缘。所以,我觉得以后应该把这种缘起都放在评论的第一部分,好教人见到一本书在尘世之中的流转是如何的曲折离奇。
就我的个人阅读体验来说,《银元时代生活史》非常适合我的脾胃。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订阅了两本杂志,一本是《文史知识》,一本是《龙门阵》。后一本杂志是四川人做的,里面的两大内容是知青故事和民国掌故。全国热播《傻儿师长》的时候,我早就知道了袍哥的故事,以及范鹏举范大人的故事。在我看来,民国是个很动荡的年代,但是也是个豪俊之士辈出的年代。又因为当时战乱割据,每个人都想自立为王,所以有一点点像古罗马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按照自己的欲望行事,所以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所以《银元时代生活史》让我很喜欢,它从一个著名中医师的角度去谈1949以前的上海,笔下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是我想读的东西。不过,有相同爱好的人怕又不多,所以各位看官如果并非同道,看到这里就可以跳转页面了。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是旧上海的中医师陈存仁,他出生在世代经营绸缎的富贵家族。但是出生不久就家道中落,父亲早亡,很小就经历了大家族一夜之间极盛而衰的悲剧和父亲无钱下葬的惨剧。他个人从一个少爷,变成三餐青菜,十天一肉的贫家小子。但是,凭借他个人的努力和头脑,以及不错的运气,成为了著名的中医师,报社老板,业界领袖,从而重振门庭。这本书详尽地讲述了这一段个人史,所以有人把它和高阳的《红顶商人》相提并论,作为个人励志教材。
陈医师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坚持每天一记。所以,他有充足的素材可以写进书里去。这本书也变成了旧上海的百科全书,陈先生的笔墨触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各色人等和当时的生活做了非常详尽的刻画。由于他是中医师,能够接触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走卒妓女,比起章诒和的那种只针对“红色贵族”生活的描写,又要生动鲜活得多。也因为他是医师,国学老师是章太炎,所以下笔极为朴素,力道拿捏恰好。一路娓娓道来,既不让人觉得厌倦,又不觉得此人张扬,而是始终津津有味,难以释卷。旧上海的人物风情,尽在这一本书里。
《银元时代生活史》本来是给香港《大人》杂志的专栏,前3/4笔力连贯,唯有后1/4略显散乱,在整体的感觉上稍微有些欠缺。但是每个单篇本来就独立成章,所以并不影响阅读,而且不用像我一样一口气读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个人生活,陈先生非常仔细地描写了他的成长过程,那种旧中国里中国人的想法和作派,让人无限神往。尤其是他的长辈和他的朋友给他的教义,看得我连拍额头。假若我早年能够预见书中的那些长辈,听取他们的教诲,不知道能少走多少弯路。而让我最感慨的一点是,这种教诲和见识,从书里看来,乃是家中的传统,老辈人传授给子侄辈,最后成为世家的传统。里面对事业、金钱、婚姻、人际关系,都有非常精辟和实用的见解,教人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站直了生活。民国时代的人,骨子里有一种风华神采,怕并非是偶然。
这本书最有趣的一点,是在于始终抓住经济。陈医师经历过家道中落,贫苦不堪的生活,因此对钱非常敏感。而这本书本来是以银元为题,所以自始至终,每篇都要谈到一块银元能买多少东西。在银元购买力的高低变化之中,等于是一部旧上海的金融史。也因为这个原因,显得非常鲜活,有生活趣味。谈到旧上海,人人都知道淞沪会战,知道杜月笙黄金荣。但是,对于当时一个普通上海市民的生活可能知之甚少。《银元时代生活史》弥补了这种不足,可以让读者在几十年后了解当时一户普通人家每月的消费结构,怎么娱乐,怎么请客,怎么过年。这种针对普通家庭的真切目光,在21世纪的今天也依然让我觉得亲切感人。而且,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时代在轮回,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又在身边开始重现。由于书中多次谈到了理财,赚钱的方法,明确提出了地产才是致富最快的途径,因此,又被许多人当成是一本理财的书籍。
宁财神推荐这本书给我,说是要让我看看平实的文字,以及旧中国人的尊严。我看了以后,的确感受到了这两点。虽然只是几十年间的事情,但是那时候的中国人远比今天的狼崽仔们可爱。有一种很老派的气度和风华,让人觉得心里无限亲近。不似今天这样张扬、蛮霸,而是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受。今天的中国人一派挥斥方遒的气概,有王道霸道之气,却根本不如前人那么从容,温和。若不是战乱连绵,那个时代真是让人向往。我惊异于一点:怎么看都觉得当时的中国人和今天的中国人是全然的两类。若把它们置于等同的时空,大概除了发肤的颜色类似之外,整个精神和气质都彼此完全不同。读完《银元时代生活史》,让我怅然良久,觉得有某种悠久和发达的文明已经失落,某种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已经中断。而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及什么原因,那不是我的能力所能探讨得了的问题。
就我的个人阅读体验来说,《银元时代生活史》非常适合我的脾胃。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订阅了两本杂志,一本是《文史知识》,一本是《龙门阵》。后一本杂志是四川人做的,里面的两大内容是知青故事和民国掌故。全国热播《傻儿师长》的时候,我早就知道了袍哥的故事,以及范鹏举范大人的故事。在我看来,民国是个很动荡的年代,但是也是个豪俊之士辈出的年代。又因为当时战乱割据,每个人都想自立为王,所以有一点点像古罗马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按照自己的欲望行事,所以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所以《银元时代生活史》让我很喜欢,它从一个著名中医师的角度去谈1949以前的上海,笔下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是我想读的东西。不过,有相同爱好的人怕又不多,所以各位看官如果并非同道,看到这里就可以跳转页面了。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是旧上海的中医师陈存仁,他出生在世代经营绸缎的富贵家族。但是出生不久就家道中落,父亲早亡,很小就经历了大家族一夜之间极盛而衰的悲剧和父亲无钱下葬的惨剧。他个人从一个少爷,变成三餐青菜,十天一肉的贫家小子。但是,凭借他个人的努力和头脑,以及不错的运气,成为了著名的中医师,报社老板,业界领袖,从而重振门庭。这本书详尽地讲述了这一段个人史,所以有人把它和高阳的《红顶商人》相提并论,作为个人励志教材。
陈医师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坚持每天一记。所以,他有充足的素材可以写进书里去。这本书也变成了旧上海的百科全书,陈先生的笔墨触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各色人等和当时的生活做了非常详尽的刻画。由于他是中医师,能够接触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走卒妓女,比起章诒和的那种只针对“红色贵族”生活的描写,又要生动鲜活得多。也因为他是医师,国学老师是章太炎,所以下笔极为朴素,力道拿捏恰好。一路娓娓道来,既不让人觉得厌倦,又不觉得此人张扬,而是始终津津有味,难以释卷。旧上海的人物风情,尽在这一本书里。
《银元时代生活史》本来是给香港《大人》杂志的专栏,前3/4笔力连贯,唯有后1/4略显散乱,在整体的感觉上稍微有些欠缺。但是每个单篇本来就独立成章,所以并不影响阅读,而且不用像我一样一口气读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个人生活,陈先生非常仔细地描写了他的成长过程,那种旧中国里中国人的想法和作派,让人无限神往。尤其是他的长辈和他的朋友给他的教义,看得我连拍额头。假若我早年能够预见书中的那些长辈,听取他们的教诲,不知道能少走多少弯路。而让我最感慨的一点是,这种教诲和见识,从书里看来,乃是家中的传统,老辈人传授给子侄辈,最后成为世家的传统。里面对事业、金钱、婚姻、人际关系,都有非常精辟和实用的见解,教人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站直了生活。民国时代的人,骨子里有一种风华神采,怕并非是偶然。
这本书最有趣的一点,是在于始终抓住经济。陈医师经历过家道中落,贫苦不堪的生活,因此对钱非常敏感。而这本书本来是以银元为题,所以自始至终,每篇都要谈到一块银元能买多少东西。在银元购买力的高低变化之中,等于是一部旧上海的金融史。也因为这个原因,显得非常鲜活,有生活趣味。谈到旧上海,人人都知道淞沪会战,知道杜月笙黄金荣。但是,对于当时一个普通上海市民的生活可能知之甚少。《银元时代生活史》弥补了这种不足,可以让读者在几十年后了解当时一户普通人家每月的消费结构,怎么娱乐,怎么请客,怎么过年。这种针对普通家庭的真切目光,在21世纪的今天也依然让我觉得亲切感人。而且,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时代在轮回,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又在身边开始重现。由于书中多次谈到了理财,赚钱的方法,明确提出了地产才是致富最快的途径,因此,又被许多人当成是一本理财的书籍。
宁财神推荐这本书给我,说是要让我看看平实的文字,以及旧中国人的尊严。我看了以后,的确感受到了这两点。虽然只是几十年间的事情,但是那时候的中国人远比今天的狼崽仔们可爱。有一种很老派的气度和风华,让人觉得心里无限亲近。不似今天这样张扬、蛮霸,而是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受。今天的中国人一派挥斥方遒的气概,有王道霸道之气,却根本不如前人那么从容,温和。若不是战乱连绵,那个时代真是让人向往。我惊异于一点:怎么看都觉得当时的中国人和今天的中国人是全然的两类。若把它们置于等同的时空,大概除了发肤的颜色类似之外,整个精神和气质都彼此完全不同。读完《银元时代生活史》,让我怅然良久,觉得有某种悠久和发达的文明已经失落,某种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已经中断。而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及什么原因,那不是我的能力所能探讨得了的问题。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