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Envy - A Mission Impossible

查理芒格在批评经济学理论时曾经用过physics envy一词,主要是说经济学想把自己搞成像物理学一样的科学,用了很多的数学,追求一种虚假的精确。作者显然是很熟悉科学哲学和物理学理论,并且力图建立一个像物理定律那样简洁的理论,所以还专门花了第一章来讲什么是规律和理论,让初读之人不知道他要干啥。牛顿力学中,两个已知速度和质量的球的碰撞,可以精确的预测碰撞后的轨迹。但是三个球的碰撞,庞加莱却已经证明无法精确地预测其后的轨迹。三体中三个天体的轨迹无法预测即来自于此。超过三个主体,到了热力学领域,无穷多微小个体的运动通过统计力学也是可以做很好的分析的。作者显然是知道这些的,在第八章第六节中还提问政治学家能否比物理学家做得更好(The three-body problem has yet to be solved by physicists. Can political scientists or policymakers hope to do better in charting the courses of three or more interacting states? Cases that lie between the simple interaction of two entities and the statistically predictable interactions of very many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unravel. P192-193),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一“科学理论”的构建之中。
作者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的类比。经济人假说或公司理论提供了市场主体行为的分析,但市场结构可以不考虑经济人或公司的行为理论,而仅仅依据市场参与主体个数的多少和相对规模的分布来将市场分为充分竞争、寡头竞争和垄断等类型。和经济理论不同,现实世界中国家的个数有上限,并且大国的数量有限,因此国际政治更类似于经济学里的寡头竞争。作者将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称为行为主义理论,因为传统理论从主要行为者的动机和行为出发由内而外进行研究,这在作者看来犯了还原论的错误。从系统的角度,作者认为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员排列的原则、功能、以及能力的分配)影响了系统成员的行为。即便不同的时代和环境,相同的结构会导致相同的行为;而不同的结构,即便其它因素相似,系统成员的行为也会不同。在经济学的充分竞争环境下,市场价格是给定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可以假定既定的环境。而在寡头竞争环境下,市场参与者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接受者,由于参与者的行为会影响其它参与者的行为,环境是市场参与者自己行为的产物。国际政治,从传统的理论看,在无政府的大环境下,各国通过不同的内在动机和决策,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后的行为和结果无法预测。但作者认为可以通过结构来判断国家的行为,而这些结构则主要是两极和多极等。作者主要分析了两极,多极则是简要分析了3、4、5个大国的情况,并分析了均势理论。这些基本是以欧洲的历史为背景的。在中国历史上,区域内大多数情况下是单极,很多时候多国争霸时也没有自觉地运用均势。即便是在欧洲的情况下,作者也承认结构的影响并非是绝对的。但为了理论的简洁,作者也不愿意再去引入其它因素。但是,这样的所谓理论,无法对国家行为进行预测,除了在学院象牙塔中自说自话,又有什么用呢?均势是否只是存在于人的先入为主的想象中?均衡是常态还是偶然?究竟均衡是常态还是失衡是常态?
在物理学中,介于两个物体和统计力学之间的情形已经是无法精确分析了。在加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可预测性)之后的社会学科和国际政治领域,又怎么能指望能建立起某种“科学”?人不是没有想法仅仅简单遵循物理规律的粒子,规律在被人认识和掌握后人的行为也可能发生变化。整本书读下来,刚开始觉得作者语言简洁严谨,到后来觉得较为散漫,即便是关于结构的理论,也是散在各个篇章,关于两极和多极的分析也没有深入,不成体系。如果说这是理论的话,只能是作者的谵妄了——The Physics Envy。这本书居然可以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的经典,只能说这一领域的学者都不知道在干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