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成是一种突破,虽然来得有点晚

这本书是闺蜜拿到以后不停安利给我的,非得让我搞个长评。好吧,长评来了… 首先,关于题材——火车,其实很多名家写过,比如大名鼎鼎的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蓝色特快的秘密》,天马行空的岛田的《奇想,天动》、《寝台特急…》、《Y之构造》,宫部阿姨的《火车》,松本清张的《点与线》等等。(看得多吧,小得意一下… )说来说去,都是国外的,我们能不能有自己的火车上的故事?且不同的布局架构在前,如何能冲破枷锁,有所创新? 终于,我们本土有作者站出来了,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完成的还相当不错,作为初创作者,既能做到不致(抄)敬(袭)前人,又能结合本土背景,尤其是杜绝了奇怪建筑物(乐高/旋转塔)的诡计,orz拜托…真的是看吐了…… 到此,为了翻出的新浪花,至少给三颗星… 再说诡计,我认为其中只有两个诡计,中间那个不太算得上,只能算是个过桥,而前后诡计加上一个桥段诡计(我发明的),构成了结构的串联,让我以为是这样的诡计的时候,结果是那样的,最后肯定是那样的吧,结果却是这样的。嗯,关键是线索公平,逻辑自洽,前后对应,坑全填,谷全满。能做到这样,已经是优秀了,加一星。 说实话,第一次写长评(竟然献给此作),我也看了前面写的很多,很多人提到文笔和人物,我的观点不太一样。文笔这东西纯属玄学,有人喜欢各种比喻、夸张、气氛渲染,只会让我感觉很尬,意味在字外、直给不灌水才是难得的。 说到人物,我觉得本作主角是有成长变化的,我一直就不相信天才主角靠着虚无缥缈的正义感在破案,不仅凶手应该有充分的动机,“侦探”也应该有个充分的破案动机,由一个路人被动卷入一场阴谋,以后再慢慢滴升华,对吧?她又不是警察…而且以前的作品中,凶手总是在孤岛中等着看着侦探破案,就不会上手杀侦探也是我一直不理解不相信的事,作品中都有回答。 至于工具人的吐槽,我觉得有些评论的人啊,理解力没多少,吹毛求疵的功力很是深厚。我看过两遍阿婆的东方快车的书,新旧两版电影,除了胖波洛,在那漫长的家访中就只记得英格丽褒曼了,其他那些工具人重要吗?知道什么叫主次之分不?难不成搞个水浒传嘛,乖乖?天啊,还有人在纠结这个,真的是… 再加一星… 这部作品,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在推理界会有更高的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