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可窥天下

看了《丝绸之路 十二种唐朝人生》,感觉不错。语言有点枯燥,但是角度很新颖,讲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公元8世纪到10世纪末, 12位不同身份的人怀着不同的初衷,不同的憧憬踏上了自己的丝绸之路。他们中有来自中东的船长,粟特的商人,吐蕃的士兵,回鹘的马夫,龟兹的名妓,迦湿弥罗的朝圣者,阿拉伯的作家,和亲的唐朝公主、敦煌当地的官员、比丘尼、寡妇、画师。我最有感慨的是比丘尼的故事。 因为条件艰苦,所以家人同意让女儿做比丘尼,比丘尼的身份可以庇护到家人。女儿原本对佛教很虔诚,成为比丘尼才发现他们并不是在苦修,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在敛财。 她的法师还常用尼寺的财产放高利贷,但只将本金还给寺院,把利息留给自己。向他借贷的人往往无力偿还,只好允许他多年无偿征用他们的土地。 在她的经营下,寺庙财产越来越多,他们甚至穿上了不被清规戒律允许的丝绸衣服。但与之相对应的,寺庙的土地等财产越来越多,恰恰反映外面的平民生活越来越贫困。所以古代帝王会有“灭佛”举措,也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我还觉得,如果人一个人因为想要脱贫、过好日子,才去信仰一个宗教,是一件可以理解又可悲的事。 这个时候政府去哪里了?如果政府在这个时候没有行动,那么宗教当然会趁机扩张它的势力。所以再次觉得,我们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确实是很棒。 虽然决策决策者居庙堂之高,也考虑到居江湖之远的平头老百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无一例外。但是政府能否给最底层人民托底、帮助他们实现小康,这就体现出政府的良心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