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怎样跑起来的》思维导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下文字为MindMaster自动生成的,如需原图可留邮箱。
1. 汽油动力车
1.1. 行驶
1.1.1. 发动机
1.1.1.1. 起动机负责使发动机空转,吸入空气
1.1.1.2. 四冲程发动机:进气,压缩,膨胀,排气
1.1.1.3. 燃料喷射:直喷,吸气管喷射
1.1.1.4. 空气和汽油的理想比例:14.7:1
1.1.1.5. 曲轴每旋转两次,凸轮轴旋转一次
1.1.1.6. VTEC: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装置,本田。两种凸轮同时使用。
1.1.1.7. 排量:排气量,发动机活塞上止点到下止点的容积
1.1.1.8. 三元催化剂:铂,钯,铑。
1.1.1.9. 稀薄燃烧技术:混合空气只在火花塞周围达到理想比例。
1.1.1.10. 消音器:多管道或者玻璃棉减速废气。改排气就是改这里。
1.1.1.11. 改良发动机
1.1.1.11.1. 多缸发动机
直列:平顺,振动小
V型:节省空间,轴距短。V12除外
1.1.1.11.2. 使发动机运转更顺畅
飞轮:惯性轮
曲轴上的平衡重
机油:油泵将底部的机油送往上部
1.1.1.12. 提高转速
1.1.1.12.1. 油门:调节混合气体流量
1.1.1.12.2. 线控油门:电脑控制流量
1.1.1.12.3. 可变阀门升程装置:调节进气阀的上下运动幅度,宝马。
1.1.1.13. 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将更多混合气体送入气缸
1.1.2. 变速箱
1.1.2.1. 1马力=0.735kW
1.1.2.2. 离合器
1.1.2.2.1. 用膜片弹簧将摩擦片压在飞轮上
1.1.2.3. 变速连杆带动牙钳式离合器切换齿轮,其结构提高了耐久性
1.1.2.3.1. 同步啮合装置实现牙钳式离合器的转速同步
1.1.2.4. 差速器
1.1.2.4.1. 左右车轮可以独立旋转,以便顺利转向
1.1.2.5. 自动变速器
1.1.2.5.1. 液力变矩式
转速控制或电脑控制
行星齿轮
1.1.2.5.2. 自动离合式
双离合
电脑控制
1.1.2.5.3. CVT:无级变速器
1.2. 转向
1.2.1. 轮胎
1.2.1.1. 摩擦圆
1.2.2. 差速器
1.2.2.1. 调整左右转速
1.2.3. 悬架
1.2.3.1. 调整车体倾斜度,使转向时轮胎仍然直立
1.2.3.2. 弹簧,减震器,稳定器
1.3. 停车
1.3.1. 制动器
1.3.1.1. 通过制动踏板挤出制动主缸里的制动液
1.3.1.2. 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更利于散热
1.3.1.3. 通过制动踏板连接的平衡杆分配制动力
1.3.1.4. 连接发动机进气阀的真空倍力装置提供制动踏板的助力
1.3.1.5. 发动机摩擦制动:轮胎反过来驱动发动机消耗动能
1.4. 舒适性
1.4.1.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声振粗糙:经过路面接缝时的一次性冲击)
1.4.2. 轮胎的内侧的海绵带减少了胎噪
1.4.3. 轮胎的花纹错开了橡胶块的触地时间,减少了噪声,同时兼顾了排水性
1.4.4. 悬架摆臂的橡胶衬套减轻了声振粗糙
1.5. 安全性
1.5.1. 主动安全技术
1.5.1.1. ABS:防抱死
1.5.1.2. ESC:车身稳定系统,转向时出现轮胎打滑利用制动单独车轮介入修正车身
1.5.1.3. 制动辅助系统:紧急刹车时提高制动力度
1.5.1.4. 雷达巡航控制系统
1.5.1.5. 车道保持系统
1.5.2. 预碰撞安全技术
1.5.2.1. 预碰撞制动
1.5.2.2. 预碰撞安全带
1.5.3. 被动安全技术
1.5.3.1. 吸能车身结构
1.5.3.2. 三点式安全带
1.5.3.3. 安全气囊
1.5.3.4. 主动式头枕技术:被追尾时头枕向前移动
2. 新一代汽车
2.1. 电动汽车
2.1.1. 电动机,蓄电池,变频器
2.1.2. 电动机发电再生功能
2.1.3. 从汽车发动时就能产生最大扭矩
2.1.4. 两边轮子上都有发电机
2.1.4.1. 不需要差速器
2.1.4.2. 轮胎可以满足90度的转向
2.2. 环保型汽车
2.2.1. 燃料电池汽车
2.2.1.1. 利用氢发电
2.2.2. 混合动力汽车
2.2.2.1. 并联式:电动机和发动机都用于动力输出
2.2.2.1.1. 串联·并联式:有发电机,可以利用发动机为蓄电池充电
2.2.2.1.2. 没有发电机,电动机仅在发动机力量不足时使用
2.2.2.2. 串联式:利用发动机启动发电机,发电机驱动电动机
2.2.3. 新一代汽车
2.2.3.1. 清洁柴油汽车
2.2.3.2. 生物燃料汽车:利用植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
2.2.3.3. 氢动力汽车:以氢为燃料
3. 汽车五大要素
3.1. 行驶
3.2. 转向
3.3. 停车
3.4. 舒适性
3.5. 安全性